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杨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 (第1/1页)
杨玉环还是有些手段的! 尽管李老三不太愿意斋戒三日,可是在美人的软磨硬泡之下,还是应允了。 三日之后,长安城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那可真是,人潮涌动、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啊! 李隆基大手一挥,石国、突骑施、车师,三国国君,被咔嚓一声,人头落地。 给娱乐生活极度匮乏的长安城民众,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杀头大戏。 之后,高仙芝获封镇军将军,北庭节度使。 李隆基赏赐完有功将士之后,竟然一点儿也不担心正与吐蕃、大食对峙的李白李大节度使。 不知道是出于对他能力的完全信任呢?还是战事尚在小勃律边境,李隆基毫不担心! 亦或是,这货!三日不碰杨玉环,实在是情难自抑? 不过想想也是哈? 杨玉环那是何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被誉为“羞花”的四大美人之一呀! 这可就不光是,一条大长腿盘在腰间那么简单了!哈? 既然说到了这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杨大美人的传奇经历吧! 【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温泉水滑洗凝脂”;”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以上就是杜甫、白居易、李白,这三个超级牛人,对杨玉环的形容和意yin。 李白和杜甫还说的过去,毕竟他们和杨玉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 而白居易小白同志,那纯粹就是意yin了嘛! 他出生的时候,杨玉环早就香消玉殒了,他连见都没见过,不是意yin是什么? 杨玉环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到她父亲这一辈时,已经沦为一名底层小官吏。 杨玉环先为武惠妃儿子寿王李瑁王妃,被李隆基看上之后,便以出家为道为名,被弄到了宫中的一座道观里。 几年之后,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杨玉环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 途经马嵬驿,士卒皆言杨玉环媚主祸国,不肯前行。 李隆基被逼无奈,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将其赐死。 一代羞花美人,就此香消玉殒。 …………………………………… 此时是天宝九年,也就是公元七百五十年。 杨玉环同芸芸众生一样,对等待着她的宿命,浑然未觉。 这些年,正是她人生最辉煌的阶段。 李隆基对她宠爱有加,与之前的武惠妃相比,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这一对狗男女,整日里如胶似漆、蜜里调油。 一起唱戏、跳舞、抚琴、对弈,外加没日没夜、没羞没臊的嗨皮。 大唐帝国的军政大事,李隆基哪还有半点心思去管? 以宰相李林甫为首的一帮人,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祸乱朝纲。 正是由于李林甫“胡人勇猛、当重用胡将”的观点,使得安禄山不断做大。 这个很会跳胡舞的死胖子安禄山,竟然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几乎掌控了大唐的半壁江山。 被杨玉环迷的五迷三道的李隆基,根本就无暇顾及远在小勃律的李白。 这样的情形之下,宰相李林甫,就更加不会将李白正在经历的战事放在心上了! 别忘记了,他们之间可还有仇怨未了? 当年,李白在族中掌叩李林甫亲弟弟,又在国子监打了身为司业李林甫的脸。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李林甫一直将李白看做政敌,一日不曾忘怀。 凡此种种,那可真是君子报仇、二十年不晚啊! 如今,又有了高仙芝高调献俘一事,这不是已经说明,西部边疆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吗? 皇帝陛下一次就砍了三个西域国王的脑袋,谁还敢再言西部边疆危矣? 那不是睁着眼睛危言耸听嘛! 李林甫巴不得李白战死沙场呢!可想而知,他会自找没趣、多管闲事吗? 在他看来,李白此番即使不死,恐怕也得丢城失地。 届时,只需堂堂正正的治李大节度使一个失职之罪。 一个罪臣,还不是任由自己揉圆撮扁? 至于,岂能因私废公,应当公私分明云云。 那全都是骗小孩子的话,谁相信,谁就是天字一号大傻叉! 哪有当官的不假公济私的? 当官不就是为了假公济私吗? 否则,谁还当官? 故而,李大节度使这次没有援军。 不过嘛!他似乎还真的不需要援军。 经过几年的发展,安西军镇,早已不是当年的安西军镇了! 现如今,若是连吐蕃与黑衣大食都收拾不了,他李大节度使也不用再混了! 丢不起穿越人士的脸啊! 高仙芝虽然是得瑟了一点,但是他这一场突袭战打的确实漂亮! 运气是一方面,能力亦是很重要滴!仅仅是那份孤军深入直捣三国的勇气,寻常人亦是忘尘莫及呀! 有人老是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滴!” 准备的再充分,机会来了,没有义无反顾的勇气,也是白搭!然并卵! 高仙芝高大帅锅,准备充分、气吞山河,故而,驰骋万里、气势如虎! 这一下子让突骑施、石国、车师三国顾此失彼,从而退出了六国联军阵营。 尽管吐蕃赞普墀松得赞对此很是不满,可是人家菊花被人爆的那么惨,总不能不让人家回去看看伤口吧? 六国联军瞬间瘦身成功,变成了三国演义。 吐蕃、大食、小勃律,近二十万人马,眼看着只剩下了十万。 联军! 这个词,瞬间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里的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戏码! 人马虽然不少,但是各怀鬼胎之下,又能发挥出来多大的战力呢? 李大节度使这些年鼓捣出来的好玩意可不少! 看来这吐蕃,天生就是当实验者的料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