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你居然不写本公子 (第1/1页)
万渊手持酒杯,目光望去,见林启笔下龙飞凤舞,却是“将进酒”三个大字。 既已落笔,林启也不做多想,笔若游龙地写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到此处,林启停笔想了想,忽然想到,历史已经斗转星移,也不知这时代李白写这诗时与谁一起喝酒,只好将“岑夫子,丹丘生”改了,方才接着写下去。 万夫子,朔风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诗写毕,林启搁下笔,长舒一口气,转头一看,却见在座的诸人表情都有些发直。 “嗯?字不好吗?”林启问。 半晌,万渊抬起有些有些呆滞的眼睛,叹道:“字虽然差强人意,但这诗……这诗……” 他一时竟不知如何形容。 “怎么了?李白的《将进酒》嘛,你没读过?” “李白的?” “对啊,万先生你还说自己博古通今。” “但是李太白没有这一首啊……” “怎么会没有。”林启说着,心中涌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李太白诗七百首,老夫全都倒背如流,怎么会不知道。” 七百首?不是诗千首?林启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嘿嘿,万先生你孤陋寡闻,这就是李白的诗。”林启说着,拿手一指道:“这里,本来是‘岑夫子,丹丘生’我给改了,改成万先生和徐大哥,以表我对你们的敬意。” 李茂之心头一酸,暗自苦楚起来,“本公子特地来找你,一片丹心要与你交朋友,你却不写我……” 如此想着,他又记起昨晚的仪程还未送出,伸手入怀一摸,却发现银票也忘带了,心中暗想:不如把身上的碎银给了他罢,爹给的银票我留着攒私房也好,反正他刚才也不写我名。 那边万渊向林启问道:“岑夫子是谁?丹丘生又是谁?” 林启道:“总之他们是李白的朋友。” 万渊诧异道:“李白的朋友?我怎么不知。” 林启道:“又不是什么事你都知道,我从一本故事书上看的,诗也是上面看的,可能也是本禁书,你没有看过。” 万渊哼道:“天下就没有老夫没看过的书。” “你这牛皮吹得就有点大了。” 李茂之于是在一旁吹捧道:“这诗,这诗该不会是林公子你,你做的吧?” 万渊冷哼道:“怎么可能,小小年纪怎么可能作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 听万渊如此说,林启稍稍舒了口气,心中却有些还是不安,看起来这个时空的李白没认识岑、丹二人,因而没有这首诗,但如今被自己写出来,若传得太远,被李水衡听到了,悄摸着过来把自己偷偷杀了怎么办。 但有没有可能江茹先听到? 林启想了一过,也不想出个所以然,索性不去想。 转头一看,见万渊目光狐疑惑地打量着自己。 老匹夫,都是你惹出来的事。 “总之就是故事书上看的,我记忆不好,忘了是哪本了。” 众人还待再问,林启咬定了这一句话,通通打发了,他却始终盯着万渊的神色,见这老匹夫虽有惊疑,却滴水不露。 我没写《侠客行》这老匹夫也不怎么失望嘛,难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今日此举不是要我向胡县令表明心志? 徐瑶此时方才回过神了,叹道:“把这幅字挂上去吧。” 林启依言把字画换了,把原先那幅《塞北雁客图》卷好,交在她手里,又推着她到书房把画包好收在一个大箱子里。 从书房出来,推着徐瑶走在院子里,她忽然低声轻叹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得真好。” 林启没想到她小小年纪,最在意的却是这样的句子,也不知怎么回应,索性不说话,缓缓地把她推到柜台后面。 堂上万渊闭着眼,嘴里嚅嚅着也不知道在念着啥。 李茂之却拿了纸笔,正看着堂上挂着的字,正在誊写。 看见这两人,林启心中有气,也不理他们,走到一边继续做自己的事去。 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啊。 但胡县令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 徐峰当天便找了木匠上门来给卫昭钉了张床。 看着摆在屋里的新床,卫昭便有些不争气的眼了红。 徐峰揽过他的肩,说道:“大男汉大丈夫,不要哭哭啼啼的。你娘的后事我重新cao办过了,下午我带你去拜祭她,以后就不许再哭了。” 卫昭用力点点头:“以后我再也不哭了。” “走吧,去看看你娘。” 那木匠嘴巴张着嘴,还没来得及喊出来话,徐峰已带着卫昭出了门去。 正好见林启手里捧了个布袋过来,于是向他问道:“这打床的钱……是到柜台找女东家结?” 木匠姓穆,单名一个‘姜’字,所以木匠就名叫穆姜。他是真不想去找徐瑶结帐的,三年前他来给徐瑶钉轮椅,直接被丢出来的药碗砸过脑袋。虽听说这两年徐姑娘的性格好些了,但能不见总归是好的,偏偏徐峰又忘了会钱。 林启道:“一会就给你结,省得你再跑一趟。我这里有些东西,劳烦你再看看能不能做?” 说着他从床下摸索出一叠纸来。 “刚才听徐兄说您手艺很好,是我们县里首屈一指的。”林启翻着纸寒暄道。 “不止是县里,放眼整个太原府,我手艺也是最好的。”穆姜谦虚道。 “这个能做吗?”林启翻着,递过去一张图纸。 穆姜看了看,皱起了眉:“这……这是个弩吧?这要是被发现了可是要被捉起来的。” 林启撇撇嘴,这也要被捉起来,那也要被捉起来,还有没有王法了。 “穆师傅您就说多少钱就好了嘛。” …… “时间上要比较久,也许得花上一个月。” “OK,那就愉快的决定了。”林启笑道,又递了一张图纸,“还有这个……” 穆姜低头看的时候,林启将刚才捧来的小布袋往桌上一搁,随手解开,里面竟全是碎银子。 “唔,李大公子倒是大方,送的仪程很丰厚嘛。”林启轻声嘟囔了一句,翻着那叠图纸,抽出一张图纸,就摸出一枚碎银往桌上一搁。 “还有这个……” 翻着翻着,林启抽到一张图纸,皱着眉也不知想着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