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满天星光 (第2/2页)
清了王思礼最近留沐的姑娘。 勤娘子。 二楼的对面,转角处鸨母刚下楼梯。 而此时,受遣的那名茶壶将将赶到楚女馆外,王戎虎还在酒巷饮酒,酒坛豪放的砸在桌上。 “咚!” . “咚咚咚。”丫鬟在前敲门。 屋里的小丫头打开门,看到了外面绿色春裙的鸨母,脑袋微微一缩,口中低声叫道。 “mama。” 鸨母的视线垂到小丫头身上。 “也及笄了,出落得还算标志。” 小丫头神色畏缩,没敢回话,在前面的丫鬟问道。 “勤娘子歇了么?” “没呢。”小姑娘让开了门。 两人直入里屋,笼着白纸的蜡烛灯将屋内照的昏昏暗暗,一片昏暗之中只有勤娘子胸口白的耀眼,看见有人进来急忙拉了起来。 衣衫凌乱,眼神凄离,嘴唇殷红,发丝黏在腮上,好一副意乱情迷欲女图。 “mama……” 勤娘子声音娇弱,想要站起来,却被王思礼搂在怀里不得动弹。 “倒是扰了女儿的好事。”鸨母掩嘴娇笑。 “即是好事,何不一起来?” 王思礼大大咧咧的倚在靠背上,沾着秽物的外袍挂在木杆上,只穿一身白色长衫。 “妾身是老了,不然以郎君潘貌,一定荒唐一番。” 王思礼笑笑,端起面前那半碗已经凉透的醒酒汤,咂了一口。 “那mama来此何为?” 鸨母向后招招手,另一名丫鬟端着木盘向前。 “晓得郎君吃过酒,想必腹中空空,特意嘱咐膳房熬了碗甜枣粥。” “还是mama有心。”王思礼拍拍勤娘子的臀。 勤娘子从他怀里站起来,鸨母翘着兰花指端起冰纹瓷碗,待勤娘子走到身前时低声嘱咐。 “拿出你的本事来,好好杀杀他的火气。” 勤娘子不知道大堂里所发生的的事,有些云里雾里,不过还是不着痕迹的点点头。 这事她擅长,保准让王思礼明早腰酸背痛。 等勤娘子从面前走开,鸨母突然又说。 “好让郎君知晓,一丈红最大的恩客,是当朝侍御史,陈大人。” 安坐的王思礼心里一震,醒酒汤都洒出少许。 他慢慢把碗放在桌上,抚去水迹。 “哪个陈大人?”他问道。 鸨母低头不言。 王思礼点点头:“我知晓了。” “不过是个女人,郎君能看开就好,待一月留沐期结束,一丈红必红妆以待郎君。” 王思礼勉强笑笑。 “那就多谢mama了。” 鸨母微微行礼。 “既如此,郎君喝了粥,就早些歇着吧。不耽误郎君良宵。” 说完鸨母退几步,转身离开。 王思礼喝着女人吹过的热粥,看着鸨母袅娜的背影。 “mama慢些走。” 小丫头在屋内合上门,鸨母站在屋前的石阶上,吐出一口气,仰头一看满天星光,低头一看清池也是满池星光。 “这王思礼难不成转了性?这口气都忍得下,耗我一场空担心。”她看着清池中的水阁问道。 旁边的丫鬟摇头表示不知。 “罢了,已经敲打过了,想来不会生事。他找那和尚麻烦,就不关我的事了。” 鸨母意兴阑珊,拂拂手,全然没看见角檐嘲风上黑影纵过。 两人顺着一路星光离去,远远的背后,茶壶正带着一名铁塔般的汉子,踩着一路星光而来。 —— 笔者:当今国骂并非今人所创,实际上,从元开始,文学作品就开始大量出现粗词,cao,击靶,老母什么的都是常事。可比如今狠。 元请话本之前,也并非没有,只不过传世的作品多是正经体裁,不像话本自由,且很少直绘底层状况,文人不愿把粗词带入精炼的文言里。 也有例外,比如《战国策》“尔母,婢也。”大致是“你妈贱人”的意思。 尤为好笑的是《左传》“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用个表情包来解释,大概就是“你知道个屁!我有个朋友也像你这样,如今坟头草都一米多高了。”(意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