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第1/1页)
赵一辰前几日早出晚归的,天天和老七在一起。 这几日居然天天宅在家中带着依依和王玄策做各种实验。 也是他大意了,族学马上要开学了,他才想起居然没有准备黑板和粉笔。 黑板好解决,老七和谷子两人不到一天时间就做出了模型。 谷子的腿经过两个月的休养如今已经大好,所以他亲手打磨。打磨后的黑板表面十分光滑,不愧是给赵一辰家全套打磨过地板的人。 手艺没得说。 这板上刷了黑漆就行,下边还专门做了一个放粉笔的小台阶。 一个长八尺宽五尺的黑板便做好了,和后世的黑板差不了多少。 麻烦的是粉笔,赵一辰只记得大概是用石膏和石灰做成的,试验了好几次都不成。 最后赵一辰在祖历河边上捡了一些翰翰石,族人经常把这种石头丢在火里烧过之后,捣碎、碾细了刷墙。 赵一辰知道,这大概也是一种石灰石吧,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他也学着族人那样焚烧、碾压制作成细细的石灰粉末。 可惜族里没有石膏,只能去外面药店采买了。 这会石膏主要用作入药,叫做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 从乌兰县采购的一批石膏,赵一辰也是捣碎碾细。 然后把这两样东西用水混合,放在木头制作的模板里面,压制成笔杆粗细的条状,等待干燥就好。 赵一辰主要就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他试了好几种配比。 不是太硬,写字不清楚,要不就是太软,写不了几个字就断了。 他一直在试验,在找最合适的配比。 “小豚,记下石灰和石膏七比三,还是太硬了。”赵一辰拿着一支粉笔试着写了几个字说道。 旁边的王玄策拿着一个木板做成的小夹子,上面有几张纸。他听到赵一辰的话,赶紧在那纸上的表格填上了一些内容。 赵一辰拿过手边的一杆小秤,小心翼翼的称了一两石灰,然后又称了一钱石膏,一起投到药碾子里。 他不得不小心啊,这小称是借唐医师,着实小巧,不好cao作。 当然那碾子也是借的。 “来,依依。” 只见旁边的依依坐在一个小凳子上,两只脚蹬着药碾子的两边。蹬上去松开脚,那船形的碾子轮会自己滚下来。 一直往复了,直到全部成为粉末。 赵一辰看着王玄策道:“小豚啊,做人要像这石灰一样,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知道吗?” 王玄策看了依依一眼,狠狠的点着头道:“老师我记住了,小豚一定不会屈服的。” 赵一辰见此,也不知道说啥好,算了,就当是鼓励吧。 便开口道:“那便努力吧。” “嗯!”王玄策信心满满的道。 只是看向依依蹬着药碾子,轮子滚动的飞快。他有些心虚……。 …… 会州县城,县衙内气氛愉悦。 一个个官员胥吏,看着收上来的报告,高兴极了。 “恭贺明府啊,大丰收啊,想来不久明府就要高升,到时候可不要忘记提携我等啊。”杨主薄对着李子奇贺喜道。 李子奇笑道:“同喜,同喜,诸位同僚下值后一起去杨记酒楼,某家宴请诸位。” “明府大气。” “那感情好啊,某可听说杨记酒楼的伙食不错。” “某家可是一个人能吃两只红烧肘子,明府可不要心疼啊。” 自从乌兰县杨记酒楼和赵一辰合伙之后,口碑可是如日中天。杨族长也是乘机大肆拓展市场,在会宁城开了没多久,靠着一些新式炒菜,就把原本会宁城第一的会师楼干趴下了。 如今的杨记在会州那就是食物精美,服务热情周到的代表。 是官宦、富商置办酒宴的首选之地。 当然这里的菜价也是贵的吓死人,单一支肘子就卖四十文钱。 但是,对于李子奇来说那都不是事。 此时大多数官员,都是出自世家大族或者是地方豪强,钱是什么? 万顷良田!还是家里仓库中的那座小山! 李子奇如今是真的高兴啊! 本来今年应该是个灾年,旱灾、水灾接连不断。看看陇城县前县令张钰就知道会是多么狼狈了。 可是他会宁县在接连的灾难中居然平安的度过去了,没有发生一丝的慌乱。最后还救济了不少陇城县来的灾民,翻新了城里通往四处乡里的道路,新修了好几条灌水用的水渠。 这些都跟做梦似地。 如今,秋收结束了。 乡里的报上了粮食产量。 真的要吓死人了!跟往常比起来居然增产了,全县的粮食产量不是增长了一成、两成,而是增加了整整两倍。 吓得他,连夜让人去复查、核算。 最后居然又多出了两成,原来是不少人家为了少交税,按照往年的产量报的。 李子奇欣喜之后,将这情况汇报给会州刺史王勋。 王刺史没敢耽搁立马询问了乌兰县和陇城县,这乌兰县居然也是增长不少,到了七成的样子。只有陇城县没有任何增长,反而减产不少。 王勋也是理解,毕竟那里这一年都不安生。总的来说,他会州治下今年的粮食比往年增产了六七成。 他不知道的是,以前陇城县前任县令张钰此人专门派人来会宁,学习过金克拉的制作方法。那些抗过旱灾的庄稼其实都是增产了的,只不过陇城县县令魏连峰和主薄赵成两个人,刚扳倒前任,自然不会给其说好话。 李子奇一番暗暗调查,产量暴增的都是县北地区,据说是用了那金克拉的原因。 原本,李子奇虽然对赵一辰高看一眼,觉得对方是个人物,迟早会出人头地的。只是,对于金克拉他是有些质疑的。 那等肮脏污秽之物,怎么可能长庄稼! 结果……这金克拉还真是个好东西啊。 今日长安吏部文书到了会宁城,诸官虽然不知具体内容,但想来是李子奇高升了。众人心下高兴,又可以向前一小步了。 这便都来祝贺。 众人一番祝贺之后各自回去上值,李子奇叫住了刚要起身离开的杨主薄。 杨主薄以为李县令还有什么事要交待,便静坐下首看着李子奇。 李子奇说道:“吏部已经来文,不日某家将卸去这县令之职,赴吏部问政考核。” 杨主薄道:“恭喜明府,从此鹏程万里。” 李子奇笑道:“你就不问问接下来,谁做这会宁县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