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恶徒传_第七十章 整备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整备计划 (第2/2页)

村子招募,条件一样。

    这样条件相当优渥,除了一两的月俸不说,租子减半,自家就能省下大量的粮食,可以吃饱饭了,五村八庄来了近五百多人,经过挑选省下二百五十人重新组成团勇营,老家丁们继续任正目也就是班长,原来是队官的几个还是队官,杨旭把照着官样做出来团勇服发了下来,你还别说,无论是什么精神抖擞的士兵穿上这身衣裳,宽大的衣袖,青灰色的大马褂,中间一个勇字的补子,肥大的箭裤打着绑腿,最后脚下蹬着棉布鞋,显不出兵味,倒是显得邋里邋遢。

    经过十天的训练总算把站姿立住了,训练的头一个月永远都是队列、内务整理,原来的一千多号人的住所改成兵营,被褥枕头毛巾一用俱全,被子要叠成方块,内务要放整齐,一切按照自己当兵的来。这时清军的号角大都是长铜号,杨旭把平阳住汛的长铜号切短了一截,然后仿照后世军号折出一个圈,上下用拉筘固定,招了一个红白事吹喇叭的过来吹长短号,基本上模仿后世军队的音阶!分为起床、集结、前进、停止、冲锋、撤回、睡觉六种,本来军号光是战斗就是二十六种信息,但是这帮人连目前的五种都搞不清爽,索性就这六种,每天练习五次,至于军中礼节方便,也懒得瞎改,直接就是后世我军军礼,整齐划一,威严有度。

    一个月过后,开始授枪仪式,挑选出训练前一百名的团勇由杨旭亲自授枪,并发放头一个月的月俸,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基本上只有打把的时候才能领到五发子弹,其余的人使用制式长刀,为此杨旭把三合镇上的铁匠高薪请到赵家甸建立铁匠铺子,找了几个壮丁当学徒,专门打造军用制式兵器,持长刀由刘三炮教授从杨旭那里学来的“破锋八式”,使用刺刀的则由杨旭亲自教授“军刀cao法”。

    每天申时约六点钟,所有的正目(班长)、队官,杨旭还要亲自教授战法,主要是隆美尔的《步兵进攻》和解放军的步兵cao典,这两项几乎包含了行军,作战,驻防,设置工事,警戒等内容,基本上所有人都不识字,杨旭只能尽量的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来,同时还得教认字,为了激励学习的热情,银弹始终是无往不利的终极杀器。

    这时候的军中伙食以粗细面结合的杂粮为主,菜式基本上就是青菜猪rou作为荤腥,部队上每个月的伙食费像流走的白花花的银子一般,着实令人心疼,个人不是国家,想要自己的人手有战斗力是一回事,花多少钱又是另一回事,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数很少吃到rou食,甚至常常饭都吃不饱,到了这里杨旭起码一天管三顿,早上的熬粥是小事,棒子碴青菜粥不知多少钱,但是中午的伙食直接关系到士兵一天的大运动量,杨旭在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军史,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全球殖民活动,几乎是初中高中世界史的一部分,其中就提到英国在十六世纪储蓄军粮的做法,最出名的就是英国的咸牛rou,1870年祖鲁战争的英国士兵很多人吃的是1809年生产的咸牛rou,可见其超长的保质期,味道怎么样不是自己关心的,现在人还饭都吃不饱,跟他们说rou好不好吃,不是完全扯淡嘛!这时候农户连盐都不敢多放,什么叫粗茶淡饭,淡就是少盐少油,不是日后小资社会的养生的少油少盐,是真的嘴里淡出鸟来,缺盐就没劲,没办法长时间的劳作,还会滋生很多疾病。

    杨旭的做法就是把猪rou,猪下水等下角料拿大量的咸盐研制半个月,使其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然后剁碎和玉米面红薯粉八角粉等香料用油炒熟,放在木头制作的方行模具里,一块五两,趁着夏天天热晒半干,用油纸一块一块分包好,做成“咸猪rou”!不过可比英国人小气多了,最起码英国咸牛rou都是纯牛rou,自己这个三分之二是玉米和红薯面。杨旭拿一块咬了一小口,很硬,rou味挺浓的但是太咸了,有点齁嗓子,这就是另一种“斯帕姆”——美国战争午餐rou,不过可比午餐rou咸多了。赵老汉尝试着将两块“咸猪rou”放在青菜锅里,rou香扑鼻啊,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不用放盐了,菜顿时好吃了很多。杨旭高兴坏了,却不知道,等到十几年后,rou味消退满嘴的糊面粉,吃“咸猪rou”的士兵诅咒自己的样子。这种“咸猪rou”既能补充rou食又能提供盐分,最令杨旭高兴的就是比鲜猪rou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一,连盐钱都省了,这时候就是没有死猪,有的话杨旭都敢往里放,邪恶的资本家的表现充分无疑,关于主食就很简单,北方人面食为主,三分之一的面粉加上玉米粉和红薯粉加上少量的盐,做成直径15公分左右的锅盔,这个大小容易携带,味道相当不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