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界观设定(可看可跳) (第1/4页)
想要说起人形的大量运用,就不得不提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里我们不需要知道三战爆发的原因,只需要了解一下其造成的惨烈后果就可以了。 第三次世界大战从2045年4月15日开始至2051年6月29日正式停战,由于战争目标为争夺土地,各国都谨慎地没有使用热核武器,但正因如此,常规战场的惨烈程度达到了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科技所带来的高烈度战争使得原来已大量减少的人口再次锐减,许多非感染地带也因战争破坏而成为了无人区。三战爆发第六年,在一千多个常规军的士兵从世界上消失后,各国基本已无力发动新的重大战役,中美俄等现存国家对停止战争进行了谈判,最后在互相限制的条约签订中停止了战争。 2045年至2061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与压抑的一段时间。第三次世界大战导致的剧烈动荡破坏了世界的经济体系和生产能力。军队的动员和战争的进行,使得“人”这项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坍塌云的扩散使得人类可以适合居住的环境逐步缩小,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在使人类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人力”成为了一项稀有的资源而且越来越昂贵,即使是在战时最为富裕的军工企业也开始无力负担人力成本了。为了缩减成本以及保持生产能力,几个重要的军工集团开始研制仿生人形以取代有生劳动力。 其实,人形的研究早在三战之前就开始了,三战的发生只不过是将人形的使用推上了历史巅峰 第一代生产型人形准确来说并不能称之为人形。称之为机器人反倒更为合适——其设计用意主要为方便生产,所以其早期造型比较古怪。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速度,雷柏特通用制造公司于2033年开始率先开发流水线生产的骨架型机器人。 骨架型机器人的设计指标包括以下几点: ①结构可靠可以胜任大部分强劳动工作; ②自动运行时间长,有线充能保持在4个小时以内,无线运行时间可达到6个小时; ③高通用性,可根据工作性质替换零件,以减少维护成本; ④相对应的AI系统,可通过更换软件来灵活调动工作岗位。 该指标在当时的要求是划时代的,主持开发小组的维特金·凯特在拿到指标文件时颇为头疼。 首批生产型骨架型机器人于2年后完成实验型号,内部编号为ALR-50(T)。ALR是AutoLaborRobot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也就是“自动工作机器人”,“(T)”则是指这是测试型号,字母T为Testing的缩写。 这批骨架型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十分高昂,并且存在更让人头疼的问题——安装时间过长,整整需要130个工时,这甚至不能抵平它的工作寿命。维特金小组很快就对其进行了改进,并推出了ALR-50E2(T)和ALR-51C(T)两种后续型号。 ALR-50E2(T)型号是最先推出的改进型号。经过强度测试后发现,该型号的单个骨架型机器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可以达到20小时,续航和充能能力也基本上满足了指标。同时因为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其维护成本相对低廉。但是由于结构较为简单笨重而无法满足灵活更换工作性质的指标。 因此维特金小组开发了ALR-51C(T)骨架型机器人来尝试通用化设计和智能AI结合所带来的效果。 事不遂人愿,ALR-51C(T)最后测试的结果并不理想。由于结构复杂化使得该型号在强度测试中成绩要远落后于ALR-50E2(T)。并且因为没有适合的AI系统来配合ALR-51C(T)测试,使得ALR-51C(T)在灵活性测试中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 果不其然,最后雷柏特公司选择了ALR-50E2(T)作为量产产品,并将最终改进型的编号定为ALR-52P。而ALR-51C(T)则被打入冷宫,没有继续进行研制。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维特金实际明白,ALR-51C(T)的潜力十分庞大,如果能进行改进并开发相配合的AI系统,ALR-51C(T)的通用性将可突破当时的技术上限。 然而世界局势日趋紧张,市场逐渐变小,雷柏特公司并没有那么多开发经费为两套骨架型机器人提供支持。ALR-52P已经基本满足当时的技术指标,改进型的表现更为出色,最后连维特金都被调入ALR-52P系列后续的开发工作中,ALR-51C(T)则慢慢被人遗忘。 ALR-51C(T)被人再次重视是在15个月后了。韦杰斯特联合电子制造公司接收到了泛欧州军事联盟的订单为其开发串联性自动运行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为“强铳兵”系列载具提供自动化cao作服务。在这里我们还不需要去了解“强铳兵”是什么,只需要知道此项系统是由韦杰斯特内部的第六开发室技术主任米哈奇主持开发即可。 为了保证系统通用性,韦杰斯特的开发小组想先通过在一个小型载体上测试系统来获得足够的数据支持。一开始开发小组准备自己研制一个测试用载体,但进行初步的规划后发现成本预算异常高昂,迫使他们不得不从外界寻找一个合适的测试载体来继续他们的硏究。 一开始挑选载体的过程并不是特别顺利,因为技术指标过高,市面上根本不存在他们所需要的合适载体。就当米哈奇几乎要放弃这项开发技术时,在一次交流酒会上他碰到了已经升为机器人项目总管的维特金。两人一拍即合,维特金十分乐意为米哈奇的自动运行系统提供载体的技术支持。 最后在维特金的牵线下,米哈奇的开发小组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了ALR-51C(T)的完整资料和几乎全部的测试数据。自动运行系统的安装使得ALR-51C(T)机型的适配很快就步入了正规,并在短短两个月内获得了重大突破。ALR-51C(T)由于骨架的灵活性而使其在配合系统命令时效率很高,技术小组为提高其cao作性,对整体结构逬行了一次大改,使其造型更接近人形。修改后的ALR-51C(T)被重新编号为TD-01,开发人员亲切地称它为“婴儿”。 TD-01通过更换零件可以模拟各种型号的载具运行模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