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纪事_第一百六十一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第2/2页)

端的奴隶怎会突然暴起?当然更重要的是,既然杀了钦差大臣,又为何要对旁人下手?”

    杜巩听前面几句,还颇不在意。

    毕竟这是一个稍微明白些事理的白衣卿客都能看明白的。但是后面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却不那么简单。

    “你想说什么?”

    杜巩的神色凝重起来。

    沈昭便道:“莫非将军不觉得此事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阴谋吗?或许将军现在所为就是正合他意。”

    离他妻儿身死已是半月有余,杜巩没有最初那般愤怒。

    很多事情他当时想不明白,事后却反应过来,但是他心中怒意已起,绝不会就此罢手。不管是对方刻意为之,还是他人栽赃嫁祸,他与两者都有不共戴天之仇。

    杜巩闻言,微微一笑。

    “可此举也是合我心意。阁下若无别的话来说服我,只怕那份赏赐就担待不起了。”

    俨然把她当成了白衣卿客。

    沈昭正是要塑造这样的假象,当即又道:“卑职知道,将军此行必是下定了决心。若成,权势富贵滚滚而来,可若不成,不知将军是否担得起那样的结果。”

    “岂有不成之理?”

    杜巩冷笑。

    “怎会没有不成之理?”

    沈昭反问。

    “将军如今确实是见到了大好形势。可有一事将军也该牢记在心,这一切是源于一场阴谋,或许有人正是要借此将心怀不轨之人一网打尽。”

    “可是崇仁皇帝已死。”

    杜巩胜券在握。这也是他们迟迟不动手的原因,必须让崇仁皇帝真的死透,他们出师才算名正言顺。

    “再多的阴谋诡计也无处施展。”

    沈昭当然知道崇仁皇帝是其中关键,不过她也备好了说词。

    “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愿闻其详。”

    “大长公主尚在人世。”

    杜巩顿了一下,复又说道。

    “年岁已大,不足为虑。”

    “然黑旗军尚在,无人可敌。”

    杜巩这次停顿了时间长了些,他微皱着眉,想了片刻,又道:“黑旗军已有十数年未曾现世,不知所踪。”

    “那是因为自西北大乱平定后,并未有其出世之时。”

    沈昭信誓旦旦。

    “况且,除去黑旗军外,京中其余军队就可尽信吗?比如京师三大营,比如五城兵马司和地方卫所。”

    “这些人多听命于皇帝,只要旨意——”

    “您也说了,听命于皇帝。”

    沈昭略微抬高了声音,打断他的话,语气平缓。

    “那卑职请问将军,皇帝是谁?”

    “当然是——”

    杜巩语气一顿,说不出话来。

    如今的大周没有皇帝。

    崇仁皇帝已死,而慕容禛至今还未登基,之后也未必能登基。那盖着传国玉玺的遗诏,如今有人可信,也有人可不信。诚如沈昭所言,这是一个阴谋,对方兴许真的早有防备。

    他反应过来,当即便想起身。

    沈昭却笑道:“晚了,既然卑职此刻能告知您这些,那些处在京中之人,自然更要看得清楚些。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动手,不是挣不过,而是在观望,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

    “可是程景濂……”

    杜巩的声音渐渐低下去。

    沈昭便把他想说的话说完,“您觉得首辅大人不曾将消息传出。那您可曾试想,程大人其实已退无可退,不得不放手一搏,而您却还有退路。”

    杜巩忍不住抬眼看向她。

    “退路何在?”

    沈昭知道他有所意动,便道:“尽管您的部属眼下皆已入京,可您又非打着谋逆的旗帜进京,何处不是退路?”

    杜巩顿了一下。

    沈昭接着道:“诸位大臣受困于太山,城中有逆臣贼子意图谋反,哪一条不是理由?当然,若首辅大人真有胜算,将军亦可按原计划行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杜巩明白过来。

    对方这般是让他别认死了某一方,灵活行事方为正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