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_第005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5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1/2页)

    第005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到了方丈室,听得方丈侍者行念师兄告知:「方丈已完全复原,并且内功已达化境,今晨又闭关去了。」显然打通经脉,对练武已至化境之前的关卡,若能一举打通经脉,就有机会一举突破关卡,直接进入心神转化的净化阶段。

    这时闭关,就有可能直接修成正果,怪不得玄定师祖未及宣告周知,就再度入关闭门修行了。

    这时玄苦师父劝父亲,现在离午斋还有一个时辰,正好让我帮父亲打通经脉,父亲欣然同意。

    父亲在泉州少林寺习武的时间不长,比之玄苦师父短得多,但功力犹有胜之,可能是天分吧。

    顺利完成经脉的打通工作,父亲将真气运行了数个周天,呼了一口气才长身而起,笑容满面高兴地说:「本想此生练武的成就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没想生了个好儿子,托你个半大小子的福了,居然突破至化境了。」

    难得看到父亲有笑容;见了父亲一直到现在之前,都面有忧色,显然他对明郑政权的未来,也不看好。

    小沙弥们正在准备着午斋,我小声告诉父亲,由于清军水师不够强,明郑政权在东宁应还有十年光景,届时,儿应已有了一些实力,可以从旁协助,尽力保全延平郡王一家,以全父亲大义就是了。

    但见父亲微有轻松之色,希望这个威震江湖的盖世英雄能过得轻松一点,把明郑政权一肩挑实在太沉重,也真是难为他了。

    用完了午斋,父亲还是要赶去思明州,我也想去漳州首先策动黄梧,正好同行,禀明玄苦师父后,自泉州少林寺至思明州有200里官道可行,父亲不雇车也不骑牲口。

    父亲对这一带道路应该很熟悉,专检僻静的小路疾行,显然是要试试我的脚力,一路行去真气自动运行,真是无比舒畅,看父亲这个名震天下的英雄,也是一副游刃有余的轻松相,父子俩相视一笑,了然于胸。

    我问父亲对黄梧的了解,他有没有特别挂心的人或事。父亲说:「黄梧在永历十年(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年中就已投清了,我也在永历十年的年中才加入国姓爷的阵营,所以对他并不熟悉,也未照过面。

    但听说黄梧只得一子,而且是老来得子,宠爱非常,在永历十年初,奉国姓爷之命用兵广东,在攻下潮、汕之后却在揭阳受挫,国姓爷原本要处死苏茂、黄梧、杜辉等人,因此派亲兵赴黄府强行拘捕。

    黄梧之子黄芳度当时尚在始龀之龄,撞见乃父被强行拘捕,伤心、惊吓过度,落下哮喘病根。后虽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国姓爷只将苏茂一人斩首,黄、杜二人则戴死罪图赎,但听说黄梧之子的哮喘病却日渐沉重。」

    我听父亲听来的一鳞半爪,对于如何策动黄梧已然成竹在胸。

    但这国姓爷治军也太严苛,杀戮太重了吧!都不知体恤人才,打战哪有包赢的,苏茂、黄梧、杜辉三人都是难得的将才啊!能攻下潮、汕已属不易,当时揭阳之地系由清廷名将,当时的广东巡抚吴六奇亲自驻守,吴六奇绝非易与之辈。

    不幸现在主将苏茂被戮,黄梧投敌,眼睁睁的看着黄梧率军取了金、厦,真是咎由自取。至于杜辉更是个命苦的人。

    杜辉在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第二次北伐时,担任陆师左路统帅,但陆师的覆灭却无杜辉的责任,而是国姓爷自己过度轻敌所致。杜辉看到当时军纪逐渐幻散,忧心忡忡准备整治,郑成功却要他不要瞎紧张,而且强拉他上船看泉州大戏。

    当军队被冲溃时,杜辉不及披甲即冲出来,不久受伤被俘,坚不降清,最终被折磨致死,可叹啊!

    父子俩人一路疾行,不到夜半时分就到了思明州,一看早已插旗换主,父亲颓然而无奈,也不知延平郡王郑经(因无大明皇帝的册封之下,郑经自行袭封了延平王爵位,并自封仁德将军)何去了。

    我劝父亲,思明州刚换主不久,防守一定严谨,待天明再探明虚实,查问延平郡王去向,若被俘再寻求解救之道,现在实不宜打草惊蛇。

    父亲一听有理,父子俩找了附近一处山林,凭着敏锐的六识,我顺手抓来一只山羌,以山泉水剥洗干净就着篝火,烤熟之后分而食之,美味非凡,但看父亲却眉头深锁,显然是忧心郑经生死,心事重重,食不知味。

    为了转移注意,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关心母亲及弟妹现况,果然不久父亲就有滋有味的吃起来了。食毕,父子俩人就靠着一颗大树边上各自打坐调息。

    次晨鸡鸣前,不到两个时辰,父子俩同时长身而起,打通经脉对精神的恢复,确实是有莫大帮助的。

    下得山来,正撞着两个前来巡逻的战士,我出手如电,一手一个稳稳地抱住,两人顿时动弹不得,被我拖去山路边的丛林,由父亲亲自审问。

    原来是清廷拉拢了荷兰人组成联军突袭郑经驻守的厦门,十日前黄梧(黄梧是明郑政权降清将领最受重用者,已受封一等海澄公,立此大功之后,并加恩赐可世袭十二次。)自率中军。

    闽浙总督李率泰率左军,靖南王耿继茂率右军,清荷水师联军自海路齐攻金门、厦门,郑军抵抗不力,已于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四月一日,十日之前不敌而弃守了金、厦。

    郑经在失去金、厦二岛后,自铜山撤返东都,命总兵周全斌防范后方追兵;然而,周全斌顾及与郑经宠臣洪旭的嫌隙,也率军投降清国了。

    为恐清荷联军乘胜追击,父亲说他要赶去澎湖助守,我劝父亲不要着急,清廷刚刚取得郑军长久盘据的金、厦等岛,短期内一定不敢再出手,约再过一年之后才需严加防范。

    父亲还是不放心,说有他在场,至少可以保得延平郡王郑经的生命无虞。见父亲如此忠诚地守着明郑政权,除了感佩外,也实在无语了。

    父子相见才短短两天不到就要分离,也不知何日能再见,心里很是不舍,但大丈夫义当如此,只能提醒父亲,道:「meimei将来是要嫁郑克的,当十余年后,郑经反攻大陆失败,返台后若颓废而不理政事,父亲绝不可放弃东宁总制之职,以免遭受小人陷害。」

    至于将来父亲要如同汉丞相萧何一样,负责郑经反攻大陆的沉重后勤作业,应该要从改善甘藷及稻米的产量来解决。改善甘藷的产量,就只要在耕作过程增加一项培土的程序即可。因此建议父亲下列两点:

    首先,在插种甘藷之前,每隔三尺先犁出一条条的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