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_第036章 天行有常 不可怨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6章 天行有常 不可怨天 (第1/2页)

    第036章天行有常不可怨天

    从满营出发到现在,不到一个时辰,金门已在望,我要黄芳度姊弟三人也仔细观察,金门的地形、地貌、岛屿、礁石、水流方向、水流速度、风向、风速、水深、水域范围等。

    这些都是影响船只在水面航行的各项因素,说不定因为你我的用心,可以拯救许许多多人的性命。因为金门是我军撤走,最大、最重要的据点,将有数万人,数万石的资财、生活必需品,要从此地撤退。

    过了金门,西边是厦门弯,东边是大海,风景又回到海天一色了。我向三人解释,为何要注意天地之间的变化,过去中国人不注意统计,有些现象如果有长期搜集的统计数据,就可以归纳出结论。

    譬如台风,它的好发期依照校长的观察、统计、归纳得出的结论,在东海至南海之间,尤其是以清水墘为中心,上、下各400里的海上,是在自立夏之日,四月十至十二日之间起,至霜降之日,九月五至六日止,是台风的好发期,而且台风的发生地,也是从北往南,随着时序下移。

    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五月,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第一次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大羊山海域遭遇台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郑成功及其父、子三代,都在以清水墘为中心的海上讨生活,却对于海上威胁最大的台风一无所知,每年四、五、六、七月,正是台风往大羊山海域袭击的高风险季节,郑成功却在这时候闯入,其失败是因为无知,严格说是完全不能归咎于天意的。

    所以《荀子.天论.第十七篇》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荀子.天论.第十七篇》虽有许多迷信之处,但基本上是对的,剔除迷信部份。

    它的意思是:「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去体会它,以合理的行动去适应,自然就会吉利。以不合理的行动,违反自然就会遭灾。违反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不能使人吉利,而遭到的灾祸,也就不能怨天尤人了。」

    那我们要如何去体会,自然规律的运行,做到趋吉避凶呢。

    我们要去注意天地之间的变化,详细的纪录各种变化的细节,统计这些长期搜集的数据,分析其间的关联性,就可以归纳出各种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不要妄想去与天地抗衡,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将来我们到了复兴基地,除了主要根据地新南京之外,我们会在吕宋岛北端巴斯可岛、东宁地区的台东、花莲、宜兰,共设立四个前进基地。

    南北成一直线,幅员辽阔,南北两个端点共有2500里的距离,除可分散风险,亦可相互呼应,同时可以广泛搜集自然运行变化的规律,找出最佳的行动时机。

    这时船行进入了,漳州地界的外海,离开稍微富庶的厦门、泉州一带,但见远处山峦起伏,只有海边,偶有一些小渔村,点缀其间,所以古来闽省有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经实测结果,闽省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生活不易啊!

    顺治十八年,迁海令一出,原来靠海为生的人,只能入山去啃树皮了,没天理啊!所以顺治就死在顺治十八年当年。

    这时船舱里传来煮鱼、煎鱼的味道,自从我鼓励种菜、捕鱼以实军需,每条船都备有渔网,现捞现吃,营养丰富,又省军需。

    不久传令官来请示,午餐已备妥,是否入船舱用饭或摆到甲板来,我说不要麻烦大家,就都在船舱用好了,用完午餐,休息片刻,就应可抵达目的地了。

    抵达铜山岛铜陵镇,只用了不到五个时辰,航海有其便利之处,勿庸置疑。

    但见铜陵镇总兵官靖海将军施琅已率领杨富、林顺、何义等主要将领,列队于渡口等候,我急忙下船口称:「有劳各位伯父等候,不敢当、不敢当,罪过!罪过啊!」

    施琅反而客气的说,罪过的是我们啊,把公子老远请来,造成不便之处尚请见谅啊!我说大家都是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分彼此。

    说罢一一与诸位伯父见礼。我说:「请左都督林顺带路,与我们同去莆美镇可好?希望天黑前能赶到,明天一早就要迎接前来报到的学生,今天就暂时在此别过,先与各位说再见啰。」

    经施琅首肯,林顺与我上船与施琅等人挥手道别,原船往铜山湾内行去,这时铜山湾内淤积还不算太严重,但是还有几处险滩,都是靠林顺的指引才避过的。

    因此将来莆美镇与铜山岛之间的行船,恐非林顺派人引导不可了。

    不过林顺说,将来莆美镇与铜山岛之间的行船,将以平底砂船为交通船,而且都是老水手,不会有问题的。

    我点点头道:「每位学生现在都是家里的宝贝,未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一切以安全为要,今后都以白天行船为原则可好。」林顺点点头称是。

    天黑前,我们抵达莆美镇,我请大家一齐动手,将报名的一切准备工作先做好,再用晚餐,我问林顺制服的裁制厂商有否已洽妥,林顺说一切都准备好了。

    当一切工作都落实,点起蜡烛,大家安心地享用晚餐。

    餐后由林顺带领大家到宿舍区,我先将芳兰、方菊两姊妹安顿好,才到男生宿舍,传令官已将我的房间点了蜡烛,银两则放在床下。

    我先看了众人的状况,黄芳度仍睡学生房间,我看一切妥当,要黄芳度早点休息,便回房开始着手新式火枪的研究。

    第二天是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铜山分校报到的日子,事前我完全无法掌握报名人数,只能随机应变,现在书包、教材、校规仅剩115份,也不知是否够用。

    如果不够用,对于没有领到的同学,将造成不便,但也不是不能补救,只是得费点心思。

    凌晨鸡尚未鸣即起,由于天色正在黎明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