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_第040章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0章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第2/2页)

  船掉头由正北转向西北,又前行30余里到了石井乡渡头,郑袭也下船,我特别提醒他全力收购燧石。船再掉头向北偏东10度,又前行20余里到了安平城渡头,天色已渐暗,我要水手不要冒险,留宿一晚,明早天亮再回金井镇。

    一行九人在渡口下船,方大洪就大叫渡口守卫,好好招待来船的水手、船工,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供应不能断,明天天亮才能放人。

    还未出渡口就见四名大汉,大踏步赶将过来,放喉呵呵大笑,道:「不用引见,我们自报名号就行了。」

    原来四名大汉分别是,三房舵主胡德帝,以及后五房二房赤火堂堂主方以智、三房西金堂堂主陈达宗、四房玄水堂堂主万重山,都是远从四川、云南、中州河南等地赶过来的。

    因无水利之便,都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三千余里。就只为了一个伟大的远景,不顾路途的艰难与危险。我心下感动,哽咽着一一叫伯父好,他们看我一副小儿女态,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齐声道:「公子,我们原以为是要来卖命的,本想就是拚了这条老命,索性奋力搏斗过一场,公子让我们有这机会,大伙儿全体都到齐了,每个人都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呢?」

    「只是没想到,我们来了之后,才知道公子所谋甚伟,而且动静弄得这么大,却不肯立即行动,仍然步步为营,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但是,怎么一副有人欺负你的样子啊!」

    我已恢复平静,道:「伯父们恕罪,小侄是感动啊!」众人齐声哈哈大笑。

    接着我引见敦达,道:「这位是闽省满营甲喇章京敦达,地位等同首席满八旗驻防将军,只因家族关系,因此爵位受到压抑。」

    众人听得嘴巴张得大大的都合不回去了,闽省可是唯一的一级战区,闽省满营的重要性可见一班,他们原以为敦达只是闽省满营某一个部队的主官,却没想到他就是闽省满营的主帅。

    新来的伯叔也都已经知道我军的宗旨,并没有要报复,也没有要杀人、或是驱逐达虏甚么的,而是强调了「五族共和、恢复中华」,使得在中国的五大族群能够和谐相处,再创中华太平盛世。

    众伯叔也都热情洋溢的招呼敦达,原先敦达有些肃穆的脸庞,那一刻如同初雪般开始融化,一起互相谦让,进入大厅。

    原来四位新到的舵、堂主,都是举家搬迁,老弱妇孺一齐跋涉三千余里,全家一起投入不可知的未来,只有少数无法长途跋涉的人留下来。

    对于他们的信赖,使我不觉肩膀沉重起来,光是这两天到达的人数就已超过千人,其他由各分舵、分堂主率领的队伍,都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于近日内陆续抵达,总数将在六千人左右。

    先到的人,除了四位舵、堂主,都已由后五房长房青木堂堂主李力世带领,移往金门由周全斌部协助安置,一千余人,没有一个人表示异议。

    这种神一样的团队,居然被明郑政权糟蹋的用,最后都成为散兵游勇,但虽然辗转直到后世三百多年,仍能凝聚不散,可是由于缺乏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人,结果却是一事无成,反而为后世人耻笑,认为是与无知的义和团一样,视为江湖黑道组织。

    我心里暗自期许,一定要让父亲投入无数心血,凝聚出来的这一股,代表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韧性,找到发光发热的平台,不但使每个人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并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共同成长下去。

    我们六个人一面畅谈,一面朝大厅行去,但见大厅前广场、大厅内部、及走廊都已摆起餐桌,尚未进入大厅,里面迎出前五房第四房舵主马超兴、第五房舵主李式开,以及后五房第五房黄土堂堂主姚必达三人,众人拱手作礼,一齐迈入大厅。

    现在天地会前五房、后五房共十位舵、堂主,都已到齐,除了前五房长房舵主蔡德忠在虎门镇广东水陆师提督府协助吴六奇,后五房长房青木堂堂主李力世在金门带领会众外,其余八位舵、堂主,都已在座,我请大家先填个肚子,吃点东西。

    之后我与敦达,先向在座八位舵、堂主逐一敬酒,预祝五族共和的中华太平盛世能早日达成。随后我邀主桌十人,逐桌向在座的八百天地会精英敬酒。

    大伙儿也都保持步步为营、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浅尝即止、不喧哗、不闹酒的良好纪律。在座八位舵、堂主过去都是袍泽兄弟,军队溃散之后,四处离散,今天能够同桌吃饭喝酒,也都不胜唏嘘。

    曾经当过三家村老学究,又名万老夫子的四房玄水堂堂主万重云,突然站起来,说道:「有酒无诗酒不香,是人生一大憾事,难得今日大伙儿齐聚一堂,且让我吟诗两首,做个纪念。」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出于《诗经》中的《击鼓》一诗。一首描写战争的诗。先写了战士们跟随孙子仲将军平定了南方的陈国和宋国,但由于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战士们还是久久不能还乡。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袍泽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战士们纷纷执手相约,白首偕老。诗的最后战士们终于离散,而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从而发出了强烈的悲叹之声。

    整首诗感情深挚动人,叙事脉络分明。特别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既平凡又真诚的诺言,无关男女,二千多年来,不知拨动了多少人颤抖的心弦!接着万老夫子又吟出他的第二首诗:

    鹧鸪天

    晏几道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万老夫子唱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突然把酒一仰而尽,坐地痛哭,众人也都愣住了。

    我连忙把万老夫子扶起,扶着老夫子说道:「今宵这个梦,绝对是个睡不醒的好梦,不是我说大话,即使今日举大旗与清廷鬪一场,胜算也在五成以上。之所以不肯立即行动,仍然步步为营,乃是为我中华千秋大业着想,希能开万世太平之盛世。

    各位都是闯荡江湖的好汉子,试想过去二十年的国战,中原人口所剩几何?再来一次又如何?所以我们要有万全的准备,一击即中,半年内就要迅速结束战争,不使百姓再遭殃啊!因此请大家也听我唱一首诗,来结束今晚的欢聚,预祝大家今晚都有个好梦。」

    山坡羊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