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超出世界上限的神级功法 (第1/3页)
“九天梵箭。” 捏着手中的箭矢,黄尚细细端详。 这是一支华美的箭矢,箭头雕有凤头,箭羽则隐隐泛出五彩光华,流转着梦幻迷离的色泽。 单纯的外表,不值得黄尚关注,他真正在意的,是其内的凤凰意志。 和徐福体内同出一源的凤凰意志。 这说明凤凰流于世间的,不止是凤血,还可能有凤羽,凤翅,凤爪等等。 听起来荒谬,至少眼前的凤凰翎羽做不得假,在剑宗在天门,他玩了几个月的鸟,又设计了凤凰的观想图,绝对不会认错。 当然,相比起凤凰精血,这一根凤凰的羽毛,在效果上要差许多,制成这根神箭倒是合适,想要如徐福那样长生不死,就算把它捣碎了服下去,也办不到。 不过凤凰意志依旧完整,其内也有一头顾盼生威的凤凰,翱翔九天。 在黄尚看来,这才是神兽最为强大的地方。 每一个部位,都相当于微缩的自己。 人类的血意志,想要拥有类似的神异,是几乎不可能的。 若真的能够办到,就是滴血重生的强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滴血液里,蕴含着完整的血神魂,可以籍此重生。 那种境界,无限接近于不死不灭。 “涅么……” 黄尚念头一转,望向九天梵箭来的方向。 对方的位置很远,超出了他的感应范围。 在这种世界,神手最为重要的,其实已经不是准心,而是距离。 正常神手,百步穿杨,绝顶强者,千步之外杀敌,如果到了万步,就颇为无解。 当然,现在对方距离自己肯定不到万步,只是凌云窟环境特殊,用正常的武道感应确实不容易,除非动用神魂之力。 但神魂之力的范围固然广阔太多,危险系数也很大,黄尚接触龙脉,都是小心翼翼,与高星级强者交锋时,绝对不会随意动用。 有鉴于此,他没有贸然还击,握住这支凤凰翎羽制成的箭矢,安抚住火麒麟,往前走去。 嗖!嗖!嗖! 果不其然,片刻之后,又有三箭了过来。 这一次的角度更加刁钻诡异,时时刻刻加以变幻,那凤凰翎羽所制的箭羽,在空中留下道道流光溢彩,瑞气千条的光华,原本昏暗的洞窟,顿时变得美轮美奂。 单就这一箭,十大门派的掌门人齐出,才有抵挡的可能。 落入黄尚眼中,则是花俏有余,运用不足。 出箭者的份,他心中有了数,倒也想看看对方的极限在哪里,英雄剑连着剑鞘递出。 砰!砰!砰! 伴随着三道清脆的声响,三支凤翎箭倒飞出去,却呼应最先一箭,让其疯狂震动起来。 黄尚手掌一松,目送四箭离去。 “啊!” 数千米之外的小凤舞,以笨拙的方式接过四箭,不会巧妙卸力,小子立刻倒飞出去,嘭的一下卡在山壁上。 “打不过!打不过!” 天一神气护的她,并没有受什么伤势,却被吓到了,立刻准备开溜。 小大人的她,最擅长的就是从心,绝不逞能。 可下一刻,她却发现自己的弓箭颤抖起来,发出兴奋的颤鸣。 “这是被勾起了战意。” 凤舞的肩头,正粘着一粒尘埃,云雀和红后位于其中,近距离观察这一战。 神兵有灵,这凤凰翎羽制成的弓箭,沉寂在凌云窟内五百年,跟如意金箍棒一样,早就想要一展手。 如果凤舞是大梵天,还能凭借深厚的功力压制。 但她只是一位刚刚继承天一神气,能单挑打死十大掌门的七岁小女孩,还很稚嫩,想要压制神兵的意志,就太难为了。 所以受到兵器驱使,凤舞无可奈何,双脚离地,腾而起,整个子在半空舒展,手腕接连抖动了九九八十一下,体内的劲气变化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弓弦怒张,凤凰展翅! 嗖! 这一次当九道流光飞出,立刻合作一股,已经不是单纯的箭矢,而是合力化作一头顾盼生威的凤凰,翱翔于天际,向着黄尚所在之处飞来。 九天神凰箭! “好!” 黄尚的英雄剑出鞘。 依旧是熟悉的招式。 莫名剑法第一式!莫可名状! 之前他以此招化作帝释天,现在则以凤凰观想图,化作一头虚幻层面的凤凰,以凤凰对凤凰,迎击九天神凰箭! “这是什么招式?” 红后眼中无数数据流光闪过,也没分析出这是原剧的哪一招。 “无名的剑法是随着他的个人际遇创造的,他的人生改变,招式自然随之改变,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剧了。” 云雀却觉得正常,聚精会神地看着。 所有智者,都是谋定而后动,她虽然有了计划,但也要尽可能收集无名的报,再真正开始实施。 那种一拍脑袋,想到个主意,就二话不说开干的,不是智者,是剧主角。 反正核心气运庇护,干啥都能成功,琢磨那么多干啥,开搞开搞! 至于没有气运庇护的,就必须掂量着,不求百分百功成,至少也要有一半以上的希望。 让云雀雀跃的是,现在一切都按照她预期的进行,凤舞得到了大梵天的传承,无名的手段也开始暴露。 等到将无名的报记录下来,她就能独享这位天剑,再找到合适的路线,予以强化,将来在第二批轮回者降临时,为【公司】清除强敌,岂不是美滋滋? 黄尚也很美滋滋。 因为他的莫名剑气,正在不断深入凤凰意志体内,探索每一个角落。 从表面上看,九根箭矢化作振翅的凤凰,来到头顶,无数神箭挥洒如雨,他的英雄剑则绽放出无数灵动飘渺的剑气,与汹涌如潮的箭雨迎面撞上。 实质上,凤凰有灵,双方的攻势,并非在呆板的对拼消融,而是具备着自的智慧,自行演化出争斗繁衍的神妙,互相拆解,推陈出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