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顺才 (第2/2页)
找他的茬,大人们每见一次都会责打自家孩子,顺才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没上过一天学,没吃过一顿饱饭,和城里街道的乞讨流浪汉没有太多分别。” “县里难道没有孤儿院或者养老院吗,为什么不送过去呢?”我有些不解地询问。 干爹叹口气,接着说:“县里连工资都发不起,哪有修这些的钱呀?唉,不过他们的基本生活再无任何问题,算上各种补助,每月能有五百多块的收入,吃喝足够,而且还有专人给他们做饭洗衣,生活得到保障,所以去不去那种地方已经没多少差别了。只是可怜顺才因无人照看,发烧变成了傻子,不然的话以他现在的聪明劲,总会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 听到后面,我又生起不少疑惑,追问:“干爹,你是怎么看出他能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 干爹又是呵呵作笑,随后解释:“他有一副好嗓子,唱起山歌来可以几天几夜不休息,能一曲接一曲唱下去,而且懂得曲调很多,吐字也很清楚,不知他是从谁身上学来的。提起他,村里都会想起那些山歌来,农闲时节,总会拿食物和零钱哄他唱几首山歌解闷,后来,大家渐渐听腻,听得人也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家教严格的门户,竟公开反对他在村里唱曲耍欢。唉,爱唱歌的顺才只能跑去山里野外放声大唱,后来我听说有些人慕名追去学唱,呵呵,算起来,他也是咱村的一名艺人了。” 我忽然想起刚来俞王村报到时,顺才就曾朝我唱山歌,现在仔细回味,他的声音的确很特别很有味,浑厚高亢,而且富有磁性,音调很高,尾音被拖得很长,但他善于控制,时而低吟,时而高唱,当时不了解内情,还以为他拿荤话欺负,不然肯定会坐下来好好倾听,绝不会错过那样好的聆听机会的。“干爹,我刚来村里那会,就听他唱过一次,唉,当时我以为他有意欺负,谁知竟是这样的悲惨身世呀!” 干爹淡淡说道:“是呀,不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虽没有他凄惨的身世,但各有各的难处呢!村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光棍和大姑娘,而且也有不少从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家都没有自我发展的动力,逐渐养成了混吃等死破罐破摔的习惯,你可能也看到了,遇到天气晴好,不管农闲还是农忙,始终有几群人蹲在树荫或者草垛下晒日头玩象棋,看上去他们无所事事,其实家里家外都有很多活堆着,这就是咱村的精神面貌,勤奋一些的人家拖家带口去镇上县城打工,有些混得好的先后搬去县城郊区定居,差一些的都在拼命攒钱,其中一些人家还陆续换上了新瓦房,贫富差距一年比一年大,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而那些中间不上不下的,受村里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想蹲家里过闲散清静日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清苦生活,唉,怎么说呢,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像癞皮狗,答应的好,回去还是原样。” 我之前听说过这些,但没注意到这么多细节和详情,猛地听到,又感觉肩头担子沉了很多。“干爹,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们摆脱贫困,一方面要鼓励大家自力更生找路子挣钱,另一方面要联系县镇有关部门和领导,给他们多提供技能培训的机会,同时还要积极广泛宣传那些已经搬去城里居住的脱贫富裕户,请他们讲讲自己的发家致富的经历和心得,同时也要针对性推一些懒汉赌徒当众现身说法,给村里选出好和坏的典型,让他们有所警醒和感染,只有三管齐下,咱们俞王村才有出头之日,才能从根子上彻底摆脱贫困走出落后行列。” 干爹听到这话,早已笑不出来,脸上布满愁容,连脚步都有些凌乱和缓慢了。 我和他一同走在羊肠小道上,深一脚浅一脚慢慢往村委那边走,彼此再没有说过一句话,心情都变得沉重和难受起来,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铁皮门前。 刚走进铁皮门,就听干妈在听顺才唱曲,声音不大,似乎故意压低声音,估计是怕被村民听到,如泣如诉,哀婉凄惨。 干爹叹口气对我说道:“唉,顺才这孩子唱的是哭腔,是鸡窝村那边流行的送丧曲调,这也太不合时宜了,过去一定要好好骂他们一顿不可,这是村里办公的地方,来往村民很多,怎么能这样乱来呀?” 我早被这歌声陶醉,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