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友谊互访 (第1/2页)
炎黄人间正文卷第322章友谊互访“那你对此想到什么解决办法没有呢?”莫渊问道。 卓远道:“勉强有了一些思路……我想在另外三人身上做点文章,巧妙的串联一下,或许能够将学者联盟的人糊弄过去。” 莫渊点头道:“既然你能够自己处理,那就这样吧……我现在就要离开了,现在大夏洲各处逛逛。” 说完这事,莫渊也真的没再此处停留,带着蓁蓁离去了。 至于卓远如何应对即将来自学者联盟的询问,他也并没有跟进关注。他心中有自己的思路,无论是与财团势力还是学者联盟进一步的接触之前,他要更全面的对大夏洲的局面进行了解,这是后续一切行动计划的基础。 他就带着蓁蓁安安分分、平平淡淡的行走在大夏洲各个财团区域,没有闹出任何动静,他们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融入进大夏洲。 大夏洲和大华洲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人类社会都极度的收缩,聚集成为一个个人口稠密的城市,城市群,而在城市之外,就是更加广袤的荒野。 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同样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以莫渊的飞行速度,可在荒野之中疾驰飞行,只挑选那些极具特色的城市进行“访问”。 倏忽之间,一个多月过去了。 大夏洲,南部,一座人口过千万的大城中。 莫渊和蓁蓁住进一栋豪华的酒店套房。 莫渊将又新凝成的一滴进化液I型喂入一只雏鸟嘴中,感受到进化液对其血脉进行着改变,他松了一口气,道:“终于都完成了。” 自此,二十七只雏鸟全部都经受过进化液I型的提升改造。 按照正常成长速度,它们早就不该是雏鸟了,这是蓁蓁利用了驭灵士的秘法,主动压制了它们的成长,因为进化液对它们进行的血脉改造,越是在雏幼阶段,效果就越发深刻显著。 为了更好地效果,蓁蓁主动压制了它们的成长。 蓁蓁也松了一口气,道:“再压制下去,对它们的成长就弊大于利了……现在,终于可以放开了让它们成长了。” 而后,他问莫渊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莫渊道:“南北两大集团的情况都看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要去学者城看看,这也是我考察访问的最后一站了。然后,我就要开始制定具体的实行计划了。” 蓁蓁点了点头,手指摆弄着发丝,带着一点惋惜,道:“那我就不能和你同行了,我对它们的成长压制了两个月,现在必须得解禁了,而且,还要加速它们的成长,对其血脉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稳定,都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而它们一旦快速成长起来,对充满力量的新鲜血rou的需求都会越来越大,所以,这段时间我得呆在荒野深处。” 说到这里,蓁蓁还补充强调道:“另外,我也想趁这段时间仔细研究一下南方集团的灵子生物改造科技,这和我的驭灵士修行之道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有许多共通之处。” 莫渊点头道:“好吧,那就这么安排。” 这段时间的深入观察访问,两人的收获都是极大。 大夏洲的情况,再不是旁人口中述说的故事,而是真实的所见,真实的所闻,真实的所感。 大夏洲和大华洲还另有一个极大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底层民众的现状。既没有觉醒出超能力,又不是出身富贵的普通人,基本注定了此生难有出头之日。 大夏洲虽然走出了灵子科技这一条路,而且,也已经转化出了许多成果。毕竟上一个辉煌时代并没有远去,灵子科技与之前的科技文明本就有着太多“血脉渊源”,有极多可参考借鉴之处。 最难的是破开第一个点,寻找到“灵子”存在的理论依据,总结出其基本的性质。在完成了以这一步后,要进行实际应用方面的转化,简直是顺理成章,简单到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这样类比,灵子科技基本已经恢复到了旧时代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准,而且,还有许多地方远胜,这是灵子科技独特的、优越的地方。 但这一切种种,并没有普及推广到底层民众之间。他们过着的生活,和大华洲的底层民众一般无二。力量的差距越来越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平等将人类事实上分裂成了两个物种。 只有站在同一层次的存在,才有资格加入这新时代的舞台,其他的,只能是沦为被支配,被统治的配角。 而和大华洲一样,这样的格局同样没有被绝对堵死。 大华洲提倡修行为尊,普通民众中有天赋卓绝的武道天才,就有资格打破阶层的封锁;大夏洲也有类似的制度,只不过,发掘的不是修行天才,而是“神童”,他们将被培养成为学者。 而灵子科技的发展,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 以大夏洲第一大河,横亘在大洲中部,东西走向的苏弥河为界的南北两大集团,就是这两种趋势的实际呈现。 在大夏洲此前的历史中的,天地巨变之后,财团势力与学者理念的冲突斗争,是一条暗线,另还有一条明线,那就是南北集团的最终确立及长期对峙。 区分南北集团的,地域之别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理念之别。 北方集团内的财团势力,更专注于灵子科技对物质的改造利用,赤光枪,厚土铠,乃至用在飞艇及灵子电梯上的动力机械,都是这些成果的实例。 而南方集团的财团势力,却要在灵子生化科技这一块一条道走到黑。他们发现灵子对自然界,乃至对人类自身的改变,他们想要将这种力量彻底掌握在人类手中,他们改造动物,改造植物,乃至企图改造人类自身,成果也同样不少,灵子方木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诞生的。 学者联盟倒是没有任何倾向,两者都有涉及,而且更加高端,且更注重对理论的总结提炼,除非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会在实用性转化上面耗费太多心思。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实地“访问”,莫渊对大夏洲的了解,开始深入到“骨髓”层面。 一夜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