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朝当暴君_第64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 (第2/5页)



    宁远大捷之后,祖大寿的名气开始传遍整个辽东,又被提拔为前锋总兵官,驻守在锦州,可谓是风生水起。

    现在袁崇焕因为各种原因被入了狱,许多曾经亲近的,与袁崇焕交好的都纷纷避而远之。而最极端最奇葩的人却是祖大寿,曾经与袁崇焕好到和一个人一样,而如今却又是另一种情况。

    按照现在心理学的说法,祖大寿的行为属于逃避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轻易躲避矛盾、冲突。

    祖大寿还不是一个人走,还把山海关给毁坏了,这一点就很令人费解了,崇祯不明白,为何一个大将军会和小孩子赌气一样,不开心以后做出任性的行为。

    然而其结果是很危险的,辽东那地方本来就是一道屏障,并且是有些脆弱的屏障。而在这屏障内外,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就像是一座围城,内外是两个不同的圈子,两个不同的世界。在纷纷扰扰之中,每个人都在做着不同的抉择,关乎于自己生命和命运的抉择。

    崇祯道:“祖大寿的离开,想必也非袁将军所乐见,不知袁将军有何妙招?”

    崇祯试探一问,却见袁崇焕牙根紧咬,不吭一声,不吐一字,惨白的面色上看不出一丝表情,似乎已看淡一切,更不畏惧生死。

    “莫非袁将军当真不怕死?朕还从未见过不怕死的,比如说狗贼范文程…那可是大明朝天字第一号的大汉jianian。”

    袁崇焕听到范文程三字,才从恍惚中醒过来,缓缓道出一句,本将虽死不足惜,可悲的是却被与这狗贼相提并论。

    袁崇焕捶着自己的胸口,大声怒吼道:“天呐!袁崇焕一片赤胆忠心,却为何沦落到此境地!”

    崇祯呵呵一笑,道:“袁将军,且莫要太激动,凡事皆有因果,如今你锒铛入狱,恐怕怪不得别人。”

    “自私…傲慢,独断专行,投机取巧,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孤傲高冷…随便哪一条,都够判你死罪的!”

    “陛下…臣”说到此处袁崇焕完全像磁带一样被卡住,一声也发不出来,老脸羞得通红。

    “朕再问你一句,想死还是想活!若你再孤傲高冷,朕立即扭头便走,决再不管你的死活,那些阉党会如何处置你…恐怕你自己也能够明白。”

    一声轻的不能再轻的声音从袁崇焕的喉管里发出来。

    “想活!”

    随着这两个字落下,便是接下来的一句:“臣甘愿为陛下战死沙场,而不是苟活于这囚牢之内!”

    陛下…臣…

    鼻涕和泪水全挂满了老脸的袁崇焕,一把卡住了崇祯的小腿。不停在地上磕着头,道:“臣曾说过,只需五年臣便可复辽,确实是臣失言,可臣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苍天可鉴呀!”

    虽说袁崇焕还不到五十,可是此时的袁崇焕看起来足有六十,趴在地上哭的如此惨兮兮,恐怕是早已把面子置之于度外。

    崇祯也只好顺水推舟,道:“朕信你的忠心,但并不信你的人品,朕信你的决心,但朕并不认同你的狂妄…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朕命你,赶快把兔崽子祖大寿给朕叫回来!朕要他上阵杀敌!与建奴的生死打仗在即,怎么能龟缩在外,那岂不成孙子了?”

    听了崇祯的一番话,袁崇焕振作精神,道:“臣一定把祖大寿叫回来,就算是绑也要把他绑回来!臣拿项上人头担保!”

    崇祯道:“你的人头已经是朕的!”

    袁崇焕道:“臣…现在就写信给那孙子!待他回来时,臣一定对其军法处置!”

    在袁崇焕的再三保证之后,崇祯这才离开大理寺,只是依然还是不够放心。

    一个不靠谱的袁崇焕,加上一个一看风声不对就跑路的祖大寿,这实在很难让人安心。

    “孙承宗!”

    如今对辽东局势最了解的还得是孙承宗,虽然已经快七十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带兵打仗,一百岁也得上阵。

    赋闲在家的孙承宗,黄土都快埋到嗓子眼了,听说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落得如此的下场,心灰意冷,想死的心都有了。

    对于新皇帝,孙承宗也不了解。而对于孙承宗,崇祯也不了解。崇祯只知道此人是辽东地区领导人中的骨灰级人物。

    孙承宗的战绩已经数据也确实是刷的比较好看:

    其一:(临危受命)

    孙承宗的前任王在晋在仁蓟辽督师时干得并不算好,这个时候就把孙承宗摆了上去,算是开挂级别的救火队员。

    其二:(做好防守)

    孙承宗实在不是一个足球运动员,但却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教练,绝对皇马级别的,在孙承宗的主持下一条历史上有名的防线诞生了,这就是“关宁锦防线。”

    其三:(练将又收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如果能兼得绝对是好的。

    人家练的是兵,而袁崇焕练得不仅是兵,而且还有帅,马世龙、袁崇焕、祖大寿都是他徒弟。

    不仅如此,还收复失地四十余座,屯田五千顷。

    …

    或许一个伟大的人总是有性格缺陷,孙承宗也在闲言碎语以后愤而辞官。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他的爱徒也因为不满袁崇焕的遭遇,而带着兵出走,反应更加的极端。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不是一个夸张句,更不是一个拟人句。

    不论是平时待见或不待见的人,都被召集到了一起。

    一切都只因一件事情,军情紧急,不容耽搁。对于腐朽的大明王朝,崇祯虽早已看透,但又却不得不继续对此朽木进行雕刻。

    孙承宗紧急入京,袁崇焕被假释出狱,而离家出走的祖大寿也被孙承宗和袁崇焕所斥责回来。

    等大家都回来以后,崇祯决定请大家先搓一顿,吃饱了饭好干活。大战在即,也把许多规矩都抛诸脑后了。

    毕竟是穿越后的现代人,对于历史上有名的大凌河之战,崇祯自然是非常了解。不但了解,而且了解的非常透彻,每次后金发动与明之间的战争,都是以出动几倍于明军的兵力来进行侵袭。往往占据战争的主动性。

    大凌河城距离锦州只有几十公里,一旦大凌河城被攻破,锦州城就会直接暴露在后金军的面前。所以只所以要守住大凌河城是因为锦州城的重要性,虽说大凌河城只是一块鸡肋,但是却是在众多卫星城中较为重要的一块鸡肋。

    后金军要从沈阳来,必定是要经过长途跋涉,虽说不是千里奔袭,但也有数百公里,这么远的距离,等到抵达大凌河城以后一定是疲惫不堪。

    故此大凌河城不仅是明军最重要的一座防守城,也是后金军想要突破的进攻城。明军方面想要对此进行加固,派重兵驻防,而后金方面同样想要攻破此城,只要占领大凌河城,向南推进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了。更为重要和致命的原因是,如果后金军不能攻破大凌河城,想要入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让崇祯非常头疼的事情是,此时的辽东几乎已经尽失,只剩下下一条狭窄的辽西走廊,如果连这条辽西走廊都不能守住,那么就会门户大开,凶残的后金就会直扑而来。

    饭后。

    崇祯直奔主题,道:“都议论议论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