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 (第4/5页)
又该如何安排布置,这都是问题。朕只想知道这些。” 杨立凡道:“臣以为,锦州城防坚固,建奴想要攻破锦州并非一朝一昔之工,故此臣以为应该多多增兵锦州城,并立即从各地调拨粮草以备应对。另外大凌河城也该派兵驻守,但不必派重兵,一旦大凌河城破,锦州城便近在咫尺暴露在建奴面前,反而得不偿失。” 崇祯又看向了诸位,道:“派谁去镇守锦州城较为妥帖?”说完这话,崇祯看向了祖大寿,希望能从他嘴里得到些什么,虽然崇祯并不喜欢祖大寿,但是此人曾经被派驻守锦州,对于锦州也算非常熟悉。 祖大寿似乎也明白了崇祯的意思,出班道:“臣愿前望锦州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虽然祖大寿所说之话很有气概,但是崇祯听后却觉得此人说话太过浮夸,不免有些反感。 孙承宗微微一笑,道:“陛下,臣愿担保…祖大寿忠心耿耿,又是我大明难得的大将,且臣在辽东时祖大寿就颇有功绩,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听到曾经的恩师如此夸奖自己,祖大寿自然是洋洋得意。 崇祯倒是不给面子,看着孙承宗,道:“孙老,没有哪个老师不夸奖自家学生的,恐怕有夸张之嫌疑吧!” 杨立凡也是不知深浅的家伙,比起袁崇焕,祖大寿之辈也毫不谦虚,道:“臣愿领兵驻守锦州城。” 此话一说,一片哗然。因为杨立凡无半点功绩,也无人知晓其究竟是否有才华,把一个在关宁锦防线如此重要的城池交到他手上,又怎么能放心。 “带兵打仗,不是儿戏!”孙承宗轻蔑一视,有些不屑看着杨立凡,能够这样说,已算是客气。 杨立凡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人才出,想必孙尚书也认同自己的徒儿强过自己吧?” 杨立凡如此一问,反而让孙承宗有些尴尬,道:“这…小儿狂妄自大,老夫不与你多言便是,带兵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要拿出真本事来!” 袁崇焕道:“陛下,孙尚书所言非虚,不可把如此重要军务交到一个毛头小子手上啊!” 袁崇焕刚一说完,祖大寿便跟着道:“不错!不可把锦州城交给这个毛头小子!” 此刻,崇祯不开心了,道:“孙尚书,袁崇焕和祖大寿都是你的爱徒,而杨爱卿也是朕的知己,为何要区别对待啊!” 孙承宗愤愤不平道:“陛下,臣并无此意,只是臣以为不可如此莽撞行事,一旦铸成大错,后果将难以挽回!” “哼!够了,孙承宗,朕知道你的意思,你瞧不起杨爱卿,也瞧不起朕,你认为从你嘴里所说出来的就是金玉良言,你自私傲慢,所以你的徒弟也是如此。你和你的徒弟,一个贪钱,一个贪利,另一个喜欢逃避,你以为你们就是大明的功臣吗?” 大殿此刻一片的安静,只有呼吸和心跳声。 孙尚书大器晚成,同时并非武官出生,有幸成为天启皇帝的老师,这才受到特别倚重,从此开始飞黄腾达。并且对于辽东局势有着其独到的理解,这才能够入主辽东,以兵部尚书和大学士的身份代替王在晋成为辽东的督师,但其本人并不适合领兵,虽颇有才能,却只是在大局观上面。 而袁崇焕和祖大寿正好与其师在某些薄弱的地方有了互补,这才能够完成一系列包括收复失地和建立防线,以及把建奴逼退几百里等漂亮的数据。 但其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决辽东糜烂的状况,建奴女真的力量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比以前更加强大了。 崇祯道:“自从建奴制造出红衣大炮以后,朕就每日忧心忡忡,咱们有的东西,建奴现在也有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建奴谦虚且愿意学习,难得你们就忘记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了吗?” “野猪皮那是被红衣大炮轰死的!正因为如此,建奴知耻而后勇,才能制造出来红衣大炮,不但如此,朕还听说…皇太极现在是风生水起,大权独揽,并学我大明还设置了六部,看来建奴的野心愈发大了!” “臣等惭愧!” “臣等万死!” “臣等羞愧难当!” “惭愧?万死?若尔等若还有些羞耻之心,便想想如何抵御建奴的来袭,大敌当前居然还夸夸其谈,朕看你们是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否则也不会争得此面红耳赤!” “朕觉得祖大寿任锦州城总兵较为妥帖,杨爱卿是朕的人,借此机会也去历练历练,朕以为杨爱卿可以任锦州城副总兵!”此刻,再无人敢辩驳。 说完以后,崇祯道:“带兵打仗之事,朕不懂,兵部和户部以及内阁拟订一个章呈出来,看看需要什么,还缺少什么,切勿再拖拖拉拉。拟好以后,内阁直接批了就是,军情紧急,也不用再通过司礼监了,朕都准了…总之要快…” 孙承宗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崇祯疑惑道:“还有何事?” “如今天下四处大旱,灾民无数,臣害怕此战费时费力,不论是辽东军还是建奴军恐怕都会被拖入持久战之中,粮食供给恐怕是一个大问题。” 只要正常一点的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几万的驻军,光是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没有了后援补给,恐怕没有被建奴打败,自己就已经饿死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的要务是抓紧筹措粮草,故此臣建议立即从各地转运粮草,越多越好!” 崇祯听后,哈哈一笑道:“若是此事,爱卿们不用担心,朕早已有所准备。” 众人一听,一张脸比一张脸更加懵逼,但也不敢说皇帝是吹牛,只是呆愣在那里。 这事除了王承恩以外,没人知道,崇祯皇帝雇佣了数千无地农民,为其耕种了数万亩荒地,所种皆是高产农作物。第一季便收获了三万石的玉米,另外还有土豆番薯各二万石。现在这些已经收获的高产农作物正安静的躺在数百个大仓库里,等待着被运送。 另外崇祯还准备了数万个罐头,毕竟是自己第一次指挥打仗,怎么能让自己的将士饿肚皮呢。因为崇祯听说过许多惨烈的故事,打仗打到后期,因为没有粮食,开始吃马,甚至吃人rou。一想起来就慎得慌。 故此崇祯才会拍着胸脯,很有底气道:“至于粮草,不必担心,朕早已准备好,只需遣五百兵士日夜加紧运输,做好储备工作便可。” 孙承宗还是不放心,道:“陛下,带兵打仗并非儿戏,若是将士们吃不饱肚子,可是要闹事情的!” “朕已准备好六万石的粮食!” 六万石粮食,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孙承宗面露笑意道:“若真有六万石粮食,建奴胆敢前来,臣一定拖死他们,让他们有来无回!” 于是立即下令调拨五百运粮兵开始抓紧运粮,火器、以及一切后勤所需物质开始陆续转运,除此之外崇祯还用魅力点购买了数百顶简易帐篷,便于随时拆卸之用。 锦州城本就坚固,因为六万石粮草的到来,又开始加固锦州城,而距离锦州城不到50公里的大凌河城也开始抓紧坚固。并在城门上面了架上了数十门红衣大炮,只等建奴以来,数十门红衣大炮便会开始陆续放炮,迎接他们的到来。能够送多少上天,就送多少送上天,要是建奴真的攻破了大凌河城,那也不真的与其死磕,退回锦州城先休息几天,粮食有的是,建奴军长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