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家书 (第2/2页)
上找了许多写南宋历史的文章来看,竟一夜未眠。 窗外初阳东升,青鸟脆啼。 我伸伸懒腰,起身倒了杯牛奶回到书桌前,正打算将东西收起,却一不留神碰翻了杯子,牛奶湿了半幅桌面。 我忙从中捡出那张信简,它首当其冲,已全部浸湿,我扯了纸巾正要擦拭,却在那顷刻间,信简竟恢复如新,分毫没有被牛奶浸湿过的痕迹。 我惊呆了,这纸张确实与平常所用的普通信纸无异,怎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 我捏着那张纸走来走去,又坐下来郑重地观察它,认真思索了一番,实在也瞧不出什么异样,网络上能查的也都查了,没有任何线索。 我突然想到,或许可以在上面试试写几个字。 执笔在手,一时竟不知道写什么好。 我仔细想了想,便下笔写道:“女警予悉”。 接着放下笔,将信纸拿到阳光下,静静等着。 阳光透过纸面,晕出淡黄色的光,字迹并未消失。 我一向学的都是自然科学,其实从来不敢假设会发生什么诡异的事情。 可此时见到什么也没发生,却有些失落,只得将信简放回收藏盒中,不再想它。 就这样平平淡淡又过了半个月,恼人的考试周终于过去了。 回到家里书房,散散漫漫地思考着如何打发这清闲散漫的夜晚,却突然瞥见那收藏盒兀自开着。 我大声叫:“妈,你打开过我收藏盒了吗?” 接着听见懒洋洋的声音从客厅传来:“你想多了,你的东西我没得兴趣。” 我于是又大声叫:“爸,你打开过我收藏盒了吗?” 于是又听见懒洋洋的声音从客厅传来:“你多虑了,爸爸对你的东西更没得兴趣。” 我又大叫:“那我的盒子怎么打开啦!” 懒洋洋的声音又传过来,这次极不耐烦:“你一回来就好吵。” 我撇撇嘴,走到盒子前,心里兀地突突的。 那信简就在最上一层安静躺着,却又好像在微微颤动,似乎在等待着我将它取出。 “女警予悉。” 我那日用细细的钢笔尖在信纸边缘仿写的几个字,此刻,在我重新将它展开的这一刻,消失了。 我深呼吸了一口气,怔怔地看着那封信,又深深地慢慢地呼吸了一口气,前前后后又读了一遍。 是的,我没有看错。 我分不清自己心中是害怕、恐惧、讶异还是期待,甚至或是惊喜。 那一日古槐树下发现信简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闪回,但同时我的内心又是一片空白。 在下一个瞬间,我心头闪过许多可能。 难道这真的是陆秀夫亲笔遗书?那他的女儿后来看到了这封信吗? 不,这封信已经在我的书桌上,她看不到了。 可是,它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既然卫王逃出去了,历史上并没有赵宋后人以这位卫王名义起兵的记载,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些遥远的先祖们,他们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是,是了,如果这是一种可能的超越空间的对话方式,或许我可以做点什么。 不,不行,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正是因为一切都已成定局,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改变分毫。 况且,况且我并没有改变它的勇气。 我反复地思索着每一种可能,又思索着每一种结果,不论哪一种,都无法思虑万全。 心中繁杂纠缠,好像快要爆裂一般。 突然听见客厅传来一声:“睡啦,晚安。别吵。” 我终于,将自己从那些虚缈的想象中解脱出来,回到真实当中。 说到底,改变过去会给我或者我身处的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无法设想,也不愿设想,或者说,我并不想改变什么,这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减少一个人的苦难,也许就会剥夺另一个人的欢喜,这样的事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 不过,我毕竟只是一个平凡人,就算机缘巧合能与过去对话,那毕竟也只有区区几句话,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吧。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心里轻松多了。 我在桌上展开信纸,略一迟疑,提笔写上:别难过,元朝没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