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3 百花齐放 (第1/2页)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当中杀出一条活路,有些报纸开始刊登京城内外的一些小道消息或新闻来搏取眼球。其中以新京报为这一类型的代表。 这类报纸由于题材新颖,而且又是身边的真人真事,马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这是池非最高兴见到的事,因为这预示着时事类报纸的出现。 他虽然自己不敢做这类报纸,但仍然希望有能力有后台的人去做这种报纸。 毕竟时事类报纸才是报纸中的王道,他当然希望这类报纸会越来越多。 除了时事类报纸外,有些报纸则干脆走起了香艳小说的路子,请一些专写艳情小说的作者连载一些艳情故事,并且还配上一些尺度较大的香艳图画。 这类报纸也极受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男读者的欢迎。只是因为里面的内容都过于香艳,所以买的人都不敢让别人知道,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地买。 有一份叫名伶报的报纸更是脑洞大开,专刊登一些风月场所和戏班子的事。 例如京城哪里又开了一家清吟小班,里面的女校书是如何的貌美如花,多才多艺。 又或者是哪个有名戏班子的台柱今天唱了哪出戏,收到了多少打赏等等。 京城整个报界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奇景。 粗略一算,至目前为止,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十几份新报纸,各种类型都有。 池非看到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报纸,不禁感叹汉人的脑子就是灵光。 只有看到某种能赚钱的新事物,很快就能模仿并创造出更新的东西来。 对于没有人肯花钱请文学报提供协助这点,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故意报这么高的价,就是不想有人找他帮忙。 万一真有报社来找他协助,结果报纸却不好卖,到时对方肯定会埋怨他。 这钱不是那么好赚的,能不沾手尽量别沾手。 更何况现在文学报已经走上了正轨,根本就不缺钱,反而是钱太多了。 这三个月以来,每期文学报的平均销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三千多份,几乎是其他报纸的销量总和。 而在文学报上的广告位已经卖出了将近八成,密密麻麻的一片商业广告。 这还只是京城这边的情况,江南版文学报的销量和广告收益也丝毫不比京城这边差,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一份报纸两种版本的合计销量再加上这么多广告收益,已经让池非赚得盆满钵满。 在报纸内容上,自从蓝晴的《医缘》开始连载后,逐渐受到了很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喜爱。 为了增加与读者们的互动,池非还特意开了一个回复读者问题的版块,欢迎所有读者寄信到报社询问有关《重生》和《医缘》的事。 这个相当于读者留言的做法马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有很多读者立刻写信到报社来。 池非把所有寄给蓝晴的信都交给她,让她从中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报纸上回复一下,增加与读者们互动。 而他自己也从寄给他的数量庞大的读者来信中,选了几个方便回答的问题在报上作出了回复。 他最初的本意是想增加一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让读者可以给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交流,发挥像网文小说的读者留言板那样的功能。 但他还是低估了书迷们的热情。 这种前所未有的交流方式让读者们十分兴奋,不断有人写信过来,甚至还有不少女读者在信中或含蓄或直白地向池非表达爱意,希望可以私下通过信件联系或亲自见一面。 其中最多人问的,还是池非的年龄、婚否、是否有意中人等私人问题。 毕竟池非先生这人实在太神秘了,几乎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如今难得有一个机会可以跟他进行交流,读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由于寄给他的信实在太多,池非根本看不过来,只好叫张小娥帮忙筛选。 每当张小娥看到一封信,然后用非常古怪的眼神看着他时,池非就知道那信里多半是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或问题。 池非甚至还收到过一个青楼花魁寄给他的信,说愿意扫榻以待,以身相许,欢迎他随时过来找她等等,让他看得满头黑线。 他现在开始后悔,没事搞什么读者回复,搞得现在工作量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果然是不作不死,越作越死。 但不管怎么样,自从增加读者回复这个版块后,文学报的销量又有了进一步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等蓝晴的《医缘》连载了七万多字时,终于有书商主动过来找她商谈出版的事,而且还不止一个。 蓝晴从未出版过话本,不知怎么选,于是来找池非商量。 池非让她先等一下,然后把稿子拿给聚雅斋的金掌柜看,看他愿不愿买下稿子出版。 金掌柜看过稿子后,很爽快地答应可以买下这稿子。 但蓝晴毕竟是新人作者,就算看在池非的面上,稿费也只能按每千字三百文来算,这已经是稍微有点名气的作者才有的价钱了。 池非把结果告诉蓝晴,由她自己决定将稿子卖给哪个书商。 蓝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