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7 撤离 (第2/2页)
候,把家里所有银票、田契屋契、容易携带的金银珠宝、书信等重要物件都带了出来。 否则以现在国公府被官兵围得严严实实的情况来看,想再回去拿东西实在太过危险。 更幸运的是,多年来包括宁志远在内,各代宁氏家主都习惯于把财物存放在西北本家那边。 因此就算国公府被抄,也损失有限。 历代宁氏家主之所以会有这个习惯,也是有原因的。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古代打仗除了容易死人以外,也是一种最容易捞钱的暴利行当。 魏太祖当初起兵造反的时候,为了鼓励手下将士们奋勇作战,在缴获的战利品方面定下了四六分成的比例。 即公家取四成,其他六成归参战将士。 当然,这用于分成的战利品只是单指金银珠宝等财物,不包括马匹和战俘。 大魏一向缺马,缴获到的战马都是直接归公的。至于战俘通常会被公家安排去做建造城池、挖矿、开渠、疏通河道等苦力活。 这分成比例到了魏太祖立国以后,逐渐发生了改变,变成公家与将士对半分。 后来到魏武帝时期,又变成了六四开,公六军四,并且这比例延用至今。 虽然分成比例不断减少,但多年来一直镇守西北的历代宁氏家主都曾经多次与胡人打过仗,而且基本上是赢多输少。 这一场场仗打下来,宁氏一族的身家也在不断地飙升。 如果光论身家的丰厚程度,整个大魏除了皇家以外还真没哪个家族能比得上宁家。 只不过宁家一向低调,历代宁氏家主之所以把大量财物存放在西北,就是因为这些从打仗当中缴获回来的金银珠宝实在太过惹眼,为了避免别人眼红才没有带回京城。 没想到这个习惯,恰巧让准备逃离京城的宁家保留了大部分财产。 当撤离行动正式开始后,宁氏族人开始各自背着容易携带的食物和贵重物品进入地道。 这条地道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到通风换气的问题,再加上平日里有专人维护,因此并没有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 为了安全起见,所有宁氏族人被分成几批,然后在族中长辈的带领下分批撤离。 宁志远身为宁氏家主兼族长,原本应该先走的。但他还要安排留在京城里打探消息的探子以及负责暗中保护长女宁雅珊的亲信,因此他选择第三批走。 池非和阿芷自然是跟着他一起走的。但在此之前,池非还有件很重要的事要请人帮忙去做。 而他要拜托的人,正是红影。 “你想让我回去带着你报馆里的人一起离开京城?”红影看着池非问道。 池非点头道:“对,不仅是报馆里的人,还有章mama他们也要一起带走。 我相信不久以后,这里就会被官兵重重包围。所以就算你把他们带到五道山这边,也无法从秘道里撤离。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带着他们所有人暂时找地方躲起来,然后再找机会赶往西北跟我们会合。 我知道这件事很难,但除了你以外,我实在想不到还有其他人能够做到。” 池非当然也想带张小娥他们一起走,但现在外面全是官兵,连出去都很难,更不要说带着这么多人一起走了。那简直就是自投罗网的行为。 红影沉默了一下,然后问:“如果我不在了,那小姐怎么办?” “我是阿芷的丈夫,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算拼着命不要,也会护她周全。” “这可是你说的,如果小姐有什么事,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到时要杀要剐悉随尊便。 这封信是我亲手所写,麻烦你转交张小娥。她看到信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红影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后接过信转身走了出去。 看到她终于答应帮忙,池非这才松了口气。 只要红影肯出手相助,那张小娥他们成功逃离京城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池非可以想象得到,不管是皇上还是安国公获胜,岳父的镇国公府、池非自己的家以及他的报馆迟早都会被官兵查封并抄家。 到时什么也不会剩下来,全都会被这些人给抢走。 与即将失去的钱财和产业相比,池非更在意的是张小娥他们的安全,以及自己的文学报。 想起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建立起来的文学报就这样毁于一旦,池非感到十分难受,仿佛心在滴血。 他是真的想把文学报做成他一生的事业,就像金庸先生的《明报》一样。 可是现在什么都没了,这一切只发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快得有种仿佛在做梦一般的不真实感。 不过万幸的是,他和他所关心的人都还活着,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只要人还在,一切都能重来。 他在心里面发誓,总有一天,他会重建文学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