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零六、大唐万岁 (第1/1页)
“大唐立国三年,无数将士在疆场上挥洒热血,才有百姓的安宁生活。” “我们的官员尽心竭力,我们的百姓勤劳俭朴。皇帝陛下为了筹措重修东市的银钱,将玄武门都抵押了,还变卖了很多宫中物品。每日削减用度,宫中每日各个宫殿所用蜡烛不得超过三根。” “皇帝陛下所穿的衣物还是十年前,由后宫亲手缝制。” 宣读的书生一个个激动万分,这样的皇帝,才是心怀天下的好皇帝啊! 摊开手中的卷轴,那些书生大声的朗读着。 写这份卷轴的时候,韩啸说了一个笑话:某天和百姓聊天,聊到皇帝在皇宫吃什么的时候,老百姓们说皇帝能每天大白馒头吃到饱。 这个笑话虽然说明了百姓的眼光短浅,但是也体现了百姓心中,皇帝的日子是过的很舒坦的。这种阶级分化观念要不得,不然有朝一日,便会出现大唐是皇帝的大唐,不是百姓的大唐这种想法。 所以,今天的大典才出现这样一幕,让百姓知道,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让百姓知道大唐是所有人一起出力才建起来的。 “今日大典,陛下传旨,对有功将士、官员、百姓进行嘉奖!” 这时候,各处书生手中的名单就不一样了。因为早前,已经通知各村坊的乡老、里正在何处集合,当下所念的名单就是这里能听到的。 “太原胡家庄胡三桂,左威卫上兵。大业十三年攻长安城奋勇向前,战没于长安城城头。今颁发胡三桂烈士勋章一枚,其子女由大唐兵部宣慰司负责供养成人。” 下方百姓刚开始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忽然有人惊呼。 “说的是胡三哥!胡家媳妇,上面说的是你家三桂!” 人群一阵sao动,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妇人牵着两个半大孩子挤到前面。 “老,老爷,您刚才说的是我家三桂吗?” 妇人很是紧张,根本没有经历过这般世面。 “大姐,说的就是你家三桂哥,他是英雄,皇帝陛下亲令嘉奖。” 看着那妇人身后的里正点头,站在高台上的书生心中有数。前几日就已经通知里正让将这一家带来,但具体什么事没有让他们知道。 “这是好事啊,连陛下都知道的大英雄呢。” “好了,孤儿寡母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下面百姓都是议论纷纷,眼中出现羡慕之色。 那妇人听到自己的店丈夫被皇帝称为大英雄,这些年所有的苦难、艰难,都化作无声的泪水,旁边的孩子也跟着抹眼泪。 “好了,还麻烦贾里正护送他们母子去皇城门口,皇帝陛下要亲自为胡三哥授勋。” 英勇战死的士兵,伤残退伍的老兵,还有那些因为动乱等原因死伤的官吏,甚至还有一些平日勤劳生产的老农。当他们的名字被念出,下面那些平日相熟的百姓眼中热切无比。 这些被表彰的烈士遗属或有功臣民,被安排从长安街东面大道上慢慢往皇城走去。 往日不受待见的独腿老兵,今日的步伐变得沉稳有力,往日不愿看一眼他的那些邻居,今天看他的目光满是钦佩。原来那个看上去有些颓废的汉子,竟然有这么辉煌的过去。 那些白发苍苍的父母此时老泪纵横,没想到逝去的子女会有如此荣耀的一刻,他们在天之灵也会欣喜吧。 还有那些牵着子女的,捧着牌位的,三三两两的,慢慢行走。 没有人催促,百姓都慢慢沉默下来。 高台之上,李渊站起身来,其他的官员也跟着起身。 看着那些烈士的父母遗孀或者子女走过来;看着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老兵蹦跳着或者被搀扶着过来。看着他们脸上的荣耀、悲伤、恐慌,李渊只觉得心中有些发堵。 于是,今日大典中出现了没有预演过的一幕:大唐皇帝陛下缓步上前,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面色肃穆的在高台之上向着缓缓而来的人们躬身一礼到底! 懵了! 不管是观礼的百姓还是那些走过来的人们,或者高台上的官员,此时忽然不知如何应对。 这时候,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了,裴寂大步上前,站在李渊身后一步,然后也是双手一拱,弯腰行礼。 有宰相带头,其他人有样学样,都站在皇帝身后,向着走来的人群行礼。 萧瑀高声呼道:“大唐皇帝陛下率文武百官恭迎为我大唐舍生忘死的英雄!” 台下百姓一片哗然,那声浪席卷,慢慢向全城扩散。那些书生赶紧跟着高喊皇帝陛下带着群臣恭迎英雄们。 韩啸此时忽然高声大喊:“大唐万岁!” 这句话是“大唐精英团”每天宣传的口号,聚会开始和结束都要喊的。 韩啸一声高喊,其他的“精英团”成员不自觉的就跟着高呼:“大唐万岁!” 下面的那些百姓刚开始虽然神情激动,但却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听到喊声,都仰起头来,高声呼喊。 “大唐万岁!” …… 声浪响彻全城。 高台之上,李渊亲手将一枚精致的勋章递到胡三桂媳妇的手中,又伸手摸摸两个孩子的头。 “你们的爹是个英雄,他为大唐献出了生命。你们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保护我们的大唐。” 两个孩子懵懂的点头,他们的母亲手握小小的勋章,已是泪流满面。 勋章是精钢锻压,圆形的勋章上花纹细密,边缘是锯齿形的,然后镀了整个一层亮银。中间镶嵌着用玻璃浇熔的“唐”,淡蓝色的楷书字体闪烁光泽。那勋章背面还有别针,可以挂在胸前。 已经去世的,勋章交给遗属,那些还活着的,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亲手将勋章挂在他们胸前。 直到近千人都佩戴好勋章,整个会场又是一阵欢腾,所有人激动的大呼“大唐万岁!”、“大唐皇帝万岁!” 看着这般场面,高台两侧观礼的外国使臣相互交换着眼神。 这样的大唐,让他们惊惧。 突厥使者阿史那曼达也没有想到大唐的民心已是汇聚成河,他面色阴沉,看看别的使臣,相互点点头。 “下面进行新军大比,请新军上场!” 那些高台上的官员闻声一震。 新军大比啊!如果所料没错的话,哪支队伍获胜,那征讨天下的先锋官就会落到这支队伍的领军大将头上。 韩啸、秦琼、薛万彻。 太子、秦王。 一时间,所有人看向长安街的尽头。 那里,一支两千人的大军缓缓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