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一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第1/1页)
玉门关的黄沙总是迷人的眼睛,所以韩啸看到黑瘦的李靖的时候,眼前有些迷蒙。 后世凌烟阁上,薛仁贵和李靖的画像中间只隔着一个徐世绩。那是因为征东的时候,他们三个是共患难同生死的。 薛仁贵曾亲率两千骑兵奔袭三千里,解救被围的李靖。李靖也曾十万大军挥鞭,为前方的的薛仁贵扫平障碍。 “没长胡子的模样还帅些。” 韩啸嘀咕着。 李靖没听懂韩啸说的是什么,有些莫名其妙。这个长安城里传的邪乎的少年英豪,怎么有些迷瞪? “这出关,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靖带着一群叫他叔父的小子们,登上玉门关的城楼。 关外,入眼的都是黄沙,有了几捧悠绿的,也是小的可怜。 “在关外,你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突厥,而是风沙、干旱、还有野狼。” 李靖细细嘱咐着,看着这些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有些心疼。 就他们这样的,出了关,还能有多少回来,天知道。 韩啸微微一笑,怎么说呢,有着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他,这次准备的很充分,所有商队中,补给装备占了三分之一。 领先时代的行军水壶、工兵铲、行军帐篷等等。 还有特制的衣服、护目镜,指南针。 甚至连食物都是特制的。 这些装备便是后世,除了那些科技产品外,也没有多少差距了。 再加上此时唐人的体质,只要不作,绝对没有问题。 “呵呵,李将军,我辈青年当志在四方。为家国兴盛,便是葬身荒原,又有何妨?” 说出这般让李靖惊异的话语的,不过是一位很普通的书生。当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大唐精英团”的骨干。 看着面前这些小伙子们欣然的模样,刚过而立不久的李靖感觉自己是不是老了,还是这长安城变了天,怎么这些家伙有了这般的豪情? “来,李将军,路上我们猎了几只黄羊,现在刚好烤来下酒。” “这漫天黄沙之间的玉门关上,喝酒烤rou,也是一大快事。” 韩啸一把拉住李靖的胳膊,这又让原本想要躲闪的李靖一惊。 而看到那些黄羊额头上的伤口,李靖更是吸一口凉气。 每一只黄羊的伤口都在额头,都是入骨半尺。这准头,这力道,李靖看看脸上挂着微笑的韩啸,心中凛然。这个笑眯眯的小子敢领着商队出关,果然是有过人本事的。 盛夏的黄羊正长膘,烧烤的油脂“吱吱”作响,滴落在暗黄的火焰上,带起一蓬火花和焦灼的幽香。 关内的一片大校场,九支商队都聚拢在这,还有一些其他商队,加上一些维持秩序的军将,人很多。十几只黄羊都架上了,韩啸拿着各种调料左右开弓的刷,热的满头大汗。 城楼上,李靖虽然对韩啸的行为很好奇,但这时候也不会去问。 而那些长安城出来的勋贵子弟,好多都是“鲜味楼”的帮厨和打杂的,对韩啸的厨艺已是见怪不怪。 至于那些书生,当初在韩啸面前说什么“君子远庖厨”。结果被韩啸一顿喷之后,本着丢点面子没事,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胃的原则,是绝不会管韩啸做什么吃食的。 看着韩啸一手提着一只焦黄的烤羊走上城楼,李靖由衷赞道:“还别说,你小子这一手还真不赖,看着就比草原上经年的老牧民还地道。” 韩啸嘿嘿一笑,将烤羊往条石上一放,从腰间摆出一柄尺长的匕首。 那匕首在羊rou上切划,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游走一般。 “好刀!” “喜欢?我们商队这种刀多的很,等会送你几把。” 韩啸头也不抬,将一根划拉下来的羊肋骨递过去。 李靖伸手接过,那浓郁的香味已经勾的他流口水了。 “都别客气!” 韩啸自己也是掰下一根羊排,张口大嚼。 谁客气谁是傻缺! 众人纷纷从腰间拔出匕首,你一块我一块的,瞬间便将半边肥羊割成了骨架。 “呐,这是草原上的烈酒,喝不惯就算了。” 李靖伸手将一个大皮袋扔过去。 韩啸接过,张嘴咬开塞子,一仰头,喝水一般“咕咚咕咚”的灌了一气,旁边的李靖都看直了眼。这烈酒,是这样喝的? “痛快啊!” 后世,“独狼”喜欢随身带一个小酒壶,里面装的是最烈的烈酒。只有这样的酒,才能让他越喝越清醒。 “好小子,爽快!” 李靖高喝一声,伸手拿过桌上的另一袋酒,也是大口灌了起来。 喝酒,吃rou,吹牛,杀人。 边关的城楼上,武人总有聊不完的壮烈与豪迈。 不与这些“粗人”为伍的书生们,一边细细品尝着美味的羊rou,一边小口喝着长安带来的美酒。 “良平兄,当次月夜,千古雄关,若是有酒无诗,岂不遗憾?” 崔冶端着酒碗看向一旁的杨同。 弘农杨家这一代的俊杰,能文能武。 “哈哈,诚业兄说的是极。” “来来来,都赋诗一首,做不出来的,这酒还是别喝了。” 一群书生的起哄,比那些军汉还热闹。 李靖看看韩啸,不知道为什么韩啸要带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出关。 韩啸却微笑着,看着这些书生的笑闹。 毕竟还是读书惯了的,在这荒凉的边关,只能抱团才有踏实感。但是,出了关,还能有谁来抱团? 不经历风雨的温室花朵,怎么能成长为大唐的栋梁?这些书生,要是连关外都没有去过,那些应对突厥的计谋对策就是说的天花乱坠都是无用的。 转过头,看着身边这些拼酒的武官,韩啸苦笑。自己不是去关外打仗的,耍嘴皮子,玩计谋,还得是那些读书人玩的转。 “玉门山嶂几千重, 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好!志云兄好诗句,请满饮此杯!” 一位书生的诗句获得满堂彩,其他人也是不甘示弱,纷纷站到城墙边,高声吟诵。 “西戎不敢过天山, 定远功成白马闲。 半夜帐中停烛坐, 唯思生入玉门关。” 杨同的诗句让整个场面一冷。 生入玉门关,今日聚会这些人,能生入玉门关的,会有几人? 便是那边的李靖等人,闻言手中动作也是一顿。 韩啸忽然长身而起,将酒袋举起,对着嘴一气乱灌。 然后将空着的酒袋往城下一抛,高声吟道。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一诗吟过,他面容一整,高喝道:“今日且在玉门关内修整,明日出关。山高路远,路途艰险,诸位保重!” 说完,转身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