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伴读蒙氏  (第1/1页)
    时间是最漫长的,也是最短暂的。    咸阳城西之外,挂在天宇上的落日已经西斜。    碧透的天宇被粉色的云霞遮盖。    众人从清晨一直听到了日薄之时,期间没有人离去、饮食,所有人都淡淡的听着。    而高台之上,李春秋也不知不觉的讲到了今日的末尾之处。    他盘点着这几十年内可能出现的诸国,天下奇景异象。    勾画出银河与太阳系,瑰丽的宇宙。    无尽的奇幻与璀璨让人留恋忘返。    最终,高台之上的双目如神的李春秋大袖一挥开始为讲道画下最后的句号。    随着白色的长袖舞动,天宇之中的图案缩小落在了高台的木板上,深深的印在了木板之上。    “今日之讲,吾之愿不过于华夏之民,广目四方,愿汝等勿要忘之。”    声音像是九天的风,拂过世人。    “必然不忘。”    高台之下,众人拜道。    李春秋点点头,然后看向了赵政。    “今日到此,明日,吾府邸之上,汝可来求学。”    “诺!”    赵政一拜。    李春秋话音落下之后,立起身来。    座下众生听的意犹未尽。    子楚等人抬头望着那一袭白衣。    “恨不为其徒。”    在众人的目光下,李春秋侧身跃上了白虎身上,白虎立起身来,巨大的虎目睥睨四方。    “吼!”    一声长啸之后,那斑斓的白虎载着那白衣化为了一道长风朝着来路而去。    咸阳城西,十里之地众人皆拜:“拜谢春秋先生讲道之恩。”    唯有高台之上,那不过十岁的少年一拜道:“恭送师尊!”    一时间,声势如龙。    李春秋跨坐猛虎再入咸阳。    仙人之姿,折服世人。    等到了远处白衣已然随着白虎消失在了天际。    众人站起身来,子楚望着远处不知道在想什么。    “今日之讲,怕是不日,天、下、皆、知。”    吕不韦应声道:    “最多一月之内,这城西之地,便是天下诸子的必争之地。”    稷下学宫,如何比之仙人讲道之地,太阴学宫,日后此地必然是鱼跃成龙之地。    诸子百家的战争或许会从这里再次燃起。    他们不仅要争,还要争的光芒万丈。    只因太阴学宫之中,除了那位高高在上、漠然一切的仙人外,没人会打压他们。    “可惜,已经有一人压死了百家。”    百家能够争得过那位吗?    吕不韦真的不看好他们,他自己就学贯百家,自然知道百家如何。    就仅仅是听此天下之言,便足以断定。    子楚沉默了一下,道:    “无论如何,此乃大秦之福也。”    他遥指这十里之地。    “此大秦之地,稷下学宫兴,齐国兴;太阴学宫起,吾大秦当兴。”    “固当如此。”    吕不韦微微一笑。    这已经是大势,没有人挡的了。    晚风拂面,自带一种人生的惬意。    有人欢喜,有人悲。    另一侧,蔡泽则是皱了皱眉头。    太阴学宫,固然是天下之幸,是大秦之幸。    四方之才,必然蜂拥而至。    “只不过,天下英才迭出,吾之相途,必然难矣。”    蔡泽叹了口气,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仙人降世,大世将起。    恍然间,他再次抬起头,一时间当年与应侯争锋、献策灭东周的那位绝代说客似乎又回来了。    他当年敢与应侯范睢争,今日便当再争他一次。    意气风发的蔡泽身旁的位置已经是空席,蒙武等武将在李春秋一走后,便蜂拥至记录的官员之处。    “仙人讲道,二三子记几成?”    “地图记几成?”    “地势天象记下几成?”    众人七嘴八舌的问了一堆。    记录的史官被问的有点懵,反应过来之后,才道:    “仙人之言,全部记下,然……”    蒙武皱了皱眉。    “何故唯唯诺诺?”    史官闻言,一咬牙道:    “禀将军,图只记下六成。”    “仅有六成?汝等酒囊饭袋,十数人不及一人。”    蒙武忍不住道。    这么重要的地图竟然没有记下来,还敢来现场记录?    就在蒙武动怒之时,子楚与吕不韦走了过来。    “蒙将军,春秋先生落笔如风,世人凡夫俗子如何比之。”    蒙武见到是子楚后,一拜道:    “蒙武拜见公子。”    “免礼!”    子楚淡淡的笑道。    这时,赵政也从高台之上走下,走到子楚身边后,赵政一拜道:    “将军,地图全景就在高台之上。”    高台比众人站起的视野还高一点,也无怪众人看不到。    蒙武闻言连忙跑上了高台,却见木板之上,一道道印记纵横,无数印记勾勒出一副巨大的地图。    蒙武俯身手掌轻轻的拂过刻印在木台之上的地图喃喃道:“此万金不换也。”    这时候,子楚也走上了高台。    “公子,吾失态也。”    蒙武有些羞赧道。    子楚摇摇头道:    “无妨,将军之态,将者本色。”    随即子楚吩咐左右道:    “来人,拓印此图,送至父王处,另外也与蒙氏一副。”    “至于这图?”    子楚陷入了难色。    这是那位留下来的。    这幅图是否可以清理,还是要看那位的意思啊。    “公子,此图留于此,派兵把守即可。”    吕不韦提醒道。    子楚立刻反应过来。    “如此,那劳烦蒙将军了。”    “此吾等应有之义。”    蒙武一拜道。    这时,蒙恬与蒙毅蹑手蹑脚的走到了蒙武身边。    “拜见,公子。”    两个少年拜道。    子楚眼中一亮。    “这可是蒙将军之子?”    “正是犬子。”    “果然龙凤。”    子楚将目光转向蒙恬与蒙毅道:    “免礼,赵政尚且还缺两位伴读,随之入春秋先生府邸侍奉,今日见将军儿子聪慧,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伴读?    入府伴读?    那位仙人居于何地,咸阳世人皆知,但是却没有人能够进入其中。    现在居然有这么好一个旁听的机会,又怎么能错过呢?    蒙武立刻反应过来,这应该是父亲与公子达成的协议。    “此吾子之福也。”    “今日,吾便遣派人送吾二子入公子府,尚且劳烦公子了。”    “无妨!”    子楚淡淡笑道。    而此时在四千锐士之外,诸国细作已然开始开动了。    这几日之中,他们从来都没有停下过,每天都在不断从咸阳城发出消息。    奈何此时消息的传递还是极其不方便,从咸阳的消息传到六国,哪怕是八百里快马加急也要近十天。    不过可以知晓是,大浪已经掀起了真正诸国变革的序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