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投石问路 (第1/2页)
不得不说,石崇不愧是未来能够成为大晋首富的人。如同马钧之于机械制造领域,他的财富传奇哪怕放在数千年历史上,也是能够与陶朱公、邓通、沈万三以及和珅等人一较高下的存在。 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说出手就出手。张韬这一路仔细品味,发现石崇看似很傻,实际上却是先声夺人,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那件摆钟是自己通过二哥出面,送给羊琇的贺礼。石崇一开始便声明只要羊琇愿意转让,他会不惜任何代价,从气势上便压倒了在场的所有的人。 唯一的问题,便是羊琇会开出怎样的价格。 四十亩庄园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然则一旦自己摆钟的性能被众人了解详细,难免会有人出来争夺。甚至到时候大家兴致高昂,哪怕只是为了不输掉面子,也会有人出来与他竞价。 一旦陷入那般局面,恐怕远不止是四十亩庄园能够拿下的了。 也就是说,只有将摆钟的价值无形中贬低,形成绝对溢价的假象,让大家以为购买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物品的本身价值,想要竞选的人才会退缩。 石崇让羊琇随意开价,羊琇真的狮子大开口了吗? 在场的几乎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二哥,都认为自己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实际上正如羊琇所说,若是石崇认为不值,怎么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想到这里,他自嘲地摇了摇头。那件摆钟,不过是投石问路的物品,也是未来计划的第一步,自己并没有对它有多看重。虽然假如自己年纪再大几岁,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会更有把握将摆钟普及到各大城市去。 洛阳、邺城、长安、许昌、蜀郡、建邺、宛城、荆州……试想一下,将摆钟改进的更加精确以后,一旦普及到权贵家庭,这背后是多大的利润? 也由此说明,石崇这个人不但眼光毒辣,而且做事非常果断。在众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便对摆钟进行了抄底。拥有了摆钟,也便有了仿制的权利。 只是,你是不是太小看我了呢? 张韬收起田契,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此番羊府之行,原本不过是为了帮助摆钟打开名气而已。他送出去的东西,又如何不预防被别人模仿? 实际上,此时的石崇早已经在回府的马车中迫不及待地将钟箱拆了开来。 看着钟箱内密密麻麻不断转动的齿轮,石崇又是佩服又是颓丧。 正如张韬所料,石崇确实是想通过仿制,将此物打入市场。 他敏锐地意识到,摆钟已经摆脱了圭表与漏刻只能固定起来的弊端,且不受天气影响,大大减少了原有束缚。一旦普及开来,必然会引起革命性的变化。 他看向车外的老苍头,淡淡道:“我给你三天时间,给我探听清楚,张昌叔这座摆钟从何而来。另外,将洛阳城所有的木匠全都叫到石府,若有能复制此物者,重重有赏!” ——〇〇〇—— 由于大晋一统四海,今年过年的气氛分外浓烈,距离“正旦”还有二十余天,洛阳城便开始沸腾起来,随处可见到百姓前往市场采购年货。 洛阳城有三处市场,其中东市乃是牛马市,凉州的河曲马,幽州的蓟北马,平州的辽东马以及通过并州贩运而来的塞北马,都能在市场中买到。 当然耕种所需要的耕牛以及各种屠宰rou类、鸡鸭鹅等家禽在东市更是常见,偶尔还有猎户猎取的熊虎等猛兽之rou。 西市则是打铁垱,日常生产各种农具,比如犁、镰刀、斧头、石磨、马鞍、耧车等等,由于万事以农为本,所以西市也是聚集木匠与铁匠最多的地方。 至于南市,则是散市,各种货物品类齐全,号称“洛阳大市”。市场距离洛水不远,南来北往的货物通过码头水运在此处聚集。 蜀锦、吴瓷、金、银、珠宝、皮毛、丝绸等制作物,大米、小麦、黍等五谷杂粮,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此处,再通过住在城南的四夷商旅行销辽东、西域、塞外等地。 十二月初九,己丑月、壬戌日,这一天正是传统节日腊八节。 此时的腊八节并不是腊月初八,更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乃是从冬至日算起第三个戌日,便是腊日。在腊八节这天祭祀诸神,即所谓“冬至日后三戌日腊祭百神。” 由于今年的冬至日是十一月十五,当日即为戊戌日,是为一戌。二戌为十一月二十七的庚戌日,所以由此腊八节也便排到了壬戌日的初九。 正是由于腊祭在十二月,所以该月叫做腊月,当日叫做腊日。腊日因为“八腊以祭四方”,也就是祭祀四方的八种神,所以被称之为“腊八节”。 后汉大儒郑玄便在《礼记》中注释曰:腊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