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_第39章 乐陵郡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 乐陵郡公 (第2/2页)

典开始,我儿需要多看少说。”

    张韬郁闷地嘟着嘴,不情不愿道:“孩儿知道了。”

    张华摇了摇头,自己近几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筹划灭吴上,对幼子难免失之了解。认真说起来,也就这半年来,才对眼前的幼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说实话,无论幼子背诵《急就篇》、“汉三苍”,还是制作摆钟,他都是知道的。心下难免也为幼子的聪慧高兴。

    他虽然崇尚儒家,然而实际上由于自学成才,于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均有所涉及,加上本身过目不忘,说他学贯百家也并不夸张。

    所以与张韪相反,幼子的好动反而是他乐意看到的。

    如今见到幼子有些失落,不知为何,反而触及内心的柔软之处。也许是年过四十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对他的疼爱超出了异常。当下不由道:“罢了,就与你说说也无妨!”

    张韬原本在恍然之间,觉得自己一个二十多岁成年人的思维,怎么会产生“嘟嘴”这种小孩的行为,等醒悟自己当下确实五岁,不由自嘲地笑了笑。

    他不笑还好,这一笑,倒让张华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个小混蛋,很得意啊,有机会得好好敲打敲打,不然以后岂不是无法无天?

    这一想,又想到了石乔的事情,不由道:“你可知故大司马石苞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韬哪里知道自己无意的一个笑容,竟然多出了别样的意味?见到父亲发问,不由摇了摇头。

    后世虽然也在史书中看到一些关于石苞的记载,毕竟只是只鳞片爪,远没有张华这种当事人洞若观火。说起来,他也想了解一下石崇的为人,他能预感到,以后与此人的合作不会少。若能从其家世出身入手,了解起来更加事半功倍。

    “说起来,石家却是与我张家类似,均是出身寒门。石仲容的狡狯,为父不及,为父的学识,自认尚能胜过他。”张华抚摸着幼子额头,轻轻说道。

    石仲容官拜大司马、爵封郡公,自己日后亦不会弱于他。只是这话倒不便在幼子面前提起了。

    “石仲容虽然出身寒门,却是从小就被乡里所赞誉,号称‘石仲容,姣无双’,你可知是何意思?”

    “什么意思,石仲容,你是最帅的!我们那个时代脑残粉都这么称呼偶像,见怪不怪了。”张韬心里嘀咕着,嘴上却道:“想必石公一定长得仪表非凡。”

    毕竟颜值即是正义,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虽然如此,能够从一介寒门成为西晋的开国八公之一,确实足够传奇。

    毕竟哪怕是父亲张华,也有一个当渔阳太守的老爹。

    “说到石苞的发家史,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人物,那就是征西将军邓艾。”张华继续道,“二人均是出身贫寒,小时候因为种种缘由,成为典农部民,家里负责种地。然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张韬没有插嘴,而是静静地听着。父亲讲的每一句话,都极为关键。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太医令吉本与少府卿耿纪在许都叛乱声援刘备。当时谒者郭玄信外出求援,向典农司马找人驾车,典农司马便推荐了石苞和邓艾二人。

    “当此之时,二人不过十二三岁,一路穿越叛区,载着郭玄信到达曹公军营,得到了郭玄信的赏识。告诉他们说,你们两个人,以后一定都能当上卿相。你猜二人是如何回答的?”

    “怎么回答的?”

    “邓艾面无表情,却将马擦了一遍又一遍。石苞则回应说,我们不过是个赶车的马夫,怎么可能做到卿相?”

    张韬有些吃惊地看向父亲。从后来者的角度去看,郭玄信的眼光相当精准。邓艾以后成为了征西将军,攻灭蜀汉。石苞则成为大司马、乐陵郡公。

    然而在二人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下此断言。这魏晋时代品评确实有两把刷子。这种天赋论已经打破了他后世所崇尚的平等论。

    这人生,果真是三岁看八十么?

    “石仲容这个人,虽然一辈子官运亨通,最爱的却只有两件事。一是金钱,二是女人。他的好色是出了名的,爱钱搂钱也是出了名的。不巧的是,这两个爱好都传给了儿子。”

    张华有些意味深长地道:“他有子六人,长子早夭,四子五子虽然有清名,却年纪轻轻便去世。活下来的三子中,次子得其色,三子得其爵,六子得其财。你说,这是不是叫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