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 醉花楼 (第2/2页)
附而来的夷人,比如说五部匈奴的部民、羌人、氐人以及归化而来的乌桓人、鲜卑人等,比较近的每个人每年缴纳六斗义米,稍远一点的每人交一斗,实在太远的,则直接交钱,每年大概在二十八文左右。 换算成后世的“斤”的话,一斤大米大概在三文到四文之间。印象中,后世的大米一斤大概在五六元。也就是说,用平价购买力换算,此时的一文钱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两元。 从这个角度讲,何曾的一顿饭吃掉了后世的两万块,一天的伙食费则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也就是说,当大家一天都是两顿饭的时候,如果普通人每顿饭只吃十元一碗的拉面,一年的花费也不过七千出头。何曾一天的饭钱,够普通人吃六年。更不用说,在他那个时代,十元一餐的标准不是人人都能达到,挣扎在饥饿边缘的也大有人在。 按照他与石崇签订的私契的要求,假如石崇有本事将摆钟卖出二十万钱的高价,一座摆钟就可以给他带来十四万钱的收入。 一个月十座,一年一百二十座,一座十四万钱,加起来将近一千七百万钱,即便扣除人工与原料的支出,这也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更何况,从石崇后来的cao作来看,他毫不奇怪此人可以将摆钟卖出更高的价钱。 因为在前日完成的那座摆钟上,除了内部的发条以及若干处关键的部位,通体都是由玉石与玛瑙以及象牙打磨而成。 结合今日在醉花楼举办的庆典,张韬可以肯定,这个石崇,所图非小。不知为何,虽然已经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报酬,张韬还是隐隐感觉到自己亏了。 醉花楼的庆典很快就开始了,张韬在人群之中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不但看到了王济、王恺,甚至看到了和峤的身影。 二楼与一楼有两处楼梯相连,在二楼临轩而坐,一楼的情景可以尽收眼底。张华有心指点幼子,开始对着众人一一介绍起来。 不得不说,石崇的面子足够大。或者说,他的此番策划足够精彩,才吸引了如此多的大人物前来一探究竟。 比如说,人群之中有一人叫做郭奕,字泰业,便是鼎鼎有名的大名士。从父亲的口吻中,此人的名气并不比父亲差上多少。他不但出身于并州豪族太原郭氏,本身更是雅量高简。 并州由于右视关中、左控关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来人才辈出。由于风俗粗犷,豪门大族也是层出不穷。班固便在《后汉书》中言道: 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嫁娶、送死奢靡。汉兴,号为难治。常择严猛之将,或任杀伐为威。父兄被诛,子弟怨愤,至告讦刺史二千石,或报杀其家属。 此时的并州,尤其是太原不但有郭氏、王氏、温氏,还有令狐氏、郝氏等大族,但如果从其中选择本地影响力最强之家族,则非郭氏莫属。 太原王氏虽然门出二公,但是王沈去世后,博陵公一脉所有沉默,京陵公王浑刚刚平定东吴,还深陷争功旋涡,士林风评并不好。而祁县房自王凌被诛,三族夷灭,早已残破不堪。 而郭氏虽然暂时无高官显爵,在并州的地位却更加巩固。 郭奕郭泰业的大伯父,便是当初曹魏车骑将军、阳曲侯、都督雍凉军事的郭淮;二伯父郭配郭仲南的两个女儿,也即是他的堂姐,一位嫁给了巨鹿郡公裴秀,另一位则嫁给了鲁郡公贾充。加上堂兄郭豫郭泰宁之女嫁给了平北将军王乂之子王衍,与琅琊王氏结上了亲家,这等势力,即便放在整个大晋,也是少有家族能及。 郭奕自己不说,他的meimei也嫁给了中山刘蕃。如今跟在他身边的三位少年中,有两位少年便是他的外甥。一位年纪大概在十五六岁上下,叫做刘舆。另一位则差不多十岁出头,叫做刘琨。至于另一位年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则是赵王世子司马荂(fū)。 没有别的,只因为司马荂是刘琨的姐夫。其姐今年刚刚嫁入赵王府,司马荂与这两个小舅子关系还不错,也就趁着庆典一起前来醉花楼游乐。 赵王司马伦乃是司马懿第九子,皇帝司马炎的亲叔。如今以平北将军都督邺城,世子司马荂则以人质留在了洛阳。虽是人质,只要司马伦不造反,也没有谁能轻易动的了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