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_第42章 南匈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南匈奴 (第2/2页)

司马伷之子司马繇等皇族子弟。

    张韬甚至在众人之中看到了归命侯孙皓的身影,毕竟当初在东阳门外,他钻在人群之中看得并不真切,所以也就不敢肯定。

    听着父亲的不断介绍,张韬心里清楚,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所以在介绍众人时,往往将此人生平重点讲出。侃侃而谈中,他再一次感到了父亲记忆力的可怖。这些人的家世、生平、人品、轶事、风评以及姻亲关系,无不手到拈来。

    这边父子之间言谈正欢,那边便有一人走了过来,年纪在五十上下。他走到张华身边,淡淡道:“茂先,别来无恙?”

    不知为何,此人虽然神情风淡,张韬却总觉得此人眉宇之间有一层忧色。

    张华见到来人微微一愣,不由惊喜道:“元褒,你我有些日子没见了。今日既然在醉花楼相遇,可要一醉方休!”

    那人摆摆手,自嘲道:“任某早已废弃在家,怎敢与当朝中书令相提并论。今日前来,不过是见识一番所谓的‘摆钟’罢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如今天寒地冻,漏刻已无用处。任某在家中,不知岁月消逝。却被石季伦鼓动前来,想看看那摆钟究竟是何物事,莫非茂先也是如此?”

    张华听毕,回头看看了幼子,眉目之间尽是笑意。他拱了拱手,轻声道:“不瞒元褒,此物正是小儿戏耍之作。”

    那人听毕,看向张韬的眼神之中闪过一阵惊异:“唔,果真如此么?今日群贤毕至,想必那摆钟确有独到之处。令郎看上去不过五六岁,如何能够制作出这般精巧之物?还请茂先莫要大言相欺!”

    张华苦笑着摇摇头,轻声道:“元褒,你我在此争论无用,庆典就要开始了,是否小儿制作,稍后便知。”

    那人与张华交情匪浅,素知张华为人。见他言之凿凿,当下心中便信了七分,不由感叹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张韬见到此人与父亲谈笑风生,却隐隐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任恺,字元褒,曹魏驸马,魏明帝曹睿女婿,父亲乃是曹魏太常卿任昊。此人在十年前可以说是司马炎眼中最大的红人。

    两汉时代,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而隋唐时代为三省六部制。后世之人均以为三省制出自隋炀帝杨广,乃是隋唐初创。却不知任何一项制度的革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月革新,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逐渐成熟。

    这三省制就是诞生于三公制崩坏之后,出于皇权集权的需要,诞生于司马炎之手。

    龙湖注:

    ①:关于去卑身份,《晋书》记为右贤王,《魏书》、《十六国春秋》记为左贤王,本书取《晋书》之说。(多提及一下,刘渊之父刘豹《三国志》记为右贤王,《晋书》记为左贤王,本书亦以《晋书》为准。)

    其世系,有一种说法是其乃于扶罗之子、刘豹之弟,当是从左右贤王地位推测而来。《北史·破六韩常》中记为羌渠单于之弟,于扶罗、呼厨泉之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记为光武帝刘秀与郭圣通第二子、沛献王刘辅之九世孙。

    也就是说,其他匈奴贵族是改姓,而去卑一系本身是刘姓皇族没入匈奴。具体说法是:刘辅六世孙刘进伯为度辽将军,北伐匈奴被擒,在匈奴成家生了尸利。尸利之孙便是去卑。

    本书综合各种说法,倾向于去卑乃单于支系,不过与羌渠-于扶罗-刘豹-刘渊一系关系已远。

    ②:关于攻灭刘猛,《晋书·帝纪第三》中记载:(泰始)八年春正月,监军何桢讨匈奴刘猛,累破之,左部帅李恪杀猛而降。

    《晋书·北狄传》中记载:泰始七年,单于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娄侯何桢持节讨之。桢素有志略,以猛众凶悍,非少兵所制,乃潜诱猛左部督李恪杀猛,于是匈奴震服,积年不敢复反。

    《晋书·胡奋传》则记载: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两种说法不同、甚至相互矛盾,本书取第二种说法。

    ③:关于刘猛与去卑的关系,史书不见明确记载。有说法是刘猛乃去卑长子,当是从刘猛叛乱后,去卑之子刘训兜取代刘猛这一说法推测而来。本书倾向于二人乃同族。从刘猛的地位来看,极有可能是单于呼厨泉之子,本书采用此说。

    历史上本阶段资料杂乱,记录缺失,为小说行文方便,除非有特殊需要,本书后文不再备注。此乃小说,切勿当成史书解读,书中情节多少有作者君虚构成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