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双喜临门 (第1/2页)
“孟叔,你暂且将东西运往库房,我回头再找你。” 马车在张府门前停住,还未等车安稳,张韬便从车上跳了下来,在张蛋儿的带领下,朝着西厢房奔去。 “二哥现在应该很忐忑吧。”奔跑途中,张韬暗暗想道。 为了孩子的出生,张韪已经月余不曾交游。正常情况下,在他这个年纪,孩子应该有好几岁了。他平日里不停地被母亲催着生养,今日可算是有个交代。 刚刚来到西院,却被下人挡在了外面。原来是母亲刘氏吩咐下来,为了防止惊动胎儿,闲杂人等一干不得入内。 当然,这所谓的“闲杂人等”不但包括府中的下人,还包括二哥张韪以及侄子张舆等人。母亲刘氏则在婢女的搀扶下,留在了院内。 这个时代,卫生条件很差,医疗技术也不如后世那般发达,所以妇人生产极其危险。往往不是孩子保不住,就是大人保不住,甚至多数时候母子俱没。 当初从母亲那里隐约得知,自己上面还有一个大哥,便是出生时没有救活。所以为了纪念这个没能成长的孩子,大哥字“彦仲”,意思为“长得帅气且有才华的老二”,而二哥字“昌叔”,则是“说话得体且能光大门楣的老三”,至于不存在的“某伯”,便是夭折的孩子在张家存在的唯一印记。 在夭折率居高不下的年代,妇人生产可以说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所以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洁,男人多数时候必须采取回避的态度。 在此之前,孕妇不能在家中生育。 后汉王充在《论衡》中便记载,孕妇产期临近,家人便会在坟墓或者道路旁边,搭建一座草棚子作为临时产房。在分娩前,将孕妇移入其中,生下孩子满月后,才可以将孩子抱回家住。 回想前世小时候,他曾经天真地问爷爷自己是从哪来的。不仅爷爷奶奶,即便是mama也会调侃似的告诉他,“你是从路边捡来的”。 穿越以后得知这个忌讳,他才恍然大悟,孩子生在路边的临时产房内,可不就是“在路边捡的”吗? 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风俗,往往成百上千年,依旧能够顽强地保留下去。 只是经过三国乱世,人口急剧减少,无数家族断了传承,为了能够安稳的继承香火,孕妇才开始逐渐在家中生产。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与家族的香火比起来,“不洁”与“血光之灾”又算的了什么? 张韪在庭院之外焦躁地来回走动,时不时往院内瞧去。虽然隔着院落看不到什么,却惟其如此,才能让他稍稍心安。 鲜于氏平时性格急躁,与二哥平静如水的性格正好相反。大嫂身上的“温良恭俭让”等诸多品德,在她身上几乎难觅踪影。小两口也是偶尔闹着矛盾,但从今日的表现来看,只怕二嫂在二哥心中的地位也很重。 众人屏气敛声,全神贯注地看向西院,而西院中则传来鲜于氏痛苦的叫喊声。约莫过了两刻钟左右,房间中方才突然传来“哇”地一声哭喊,紧接着变成一串嘹亮的儿哭声。 幼儿哭声虽惨,院落中的众人却如释重负,相继露出一阵安慰的笑容。一名稳婆打开房门,快速地跑到刘氏面前,满脸喜色道:“恭喜主母!恭喜二公子!是个千金!” 刘氏之前一直屏气敛声,此时闻言,不由瘫痪在婢女怀中。 “主母!主母!” 刘氏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无大碍,她对着心腹婢女道:“吩咐下去,让府中上下人等稍后到管家那里领赏。” 张韬听到稳婆的报喜,对着张韪拱手道:“二哥,恭喜了!小弟稍后有礼品送到,以后可要对二嫂好一些,莫要再给人家脸色看。” “你这小子,人小鬼大!”张韪擦了擦额头汗水,对着幼弟笑骂道。 此时张韬才发现,二哥锦袍之外白气外冒,他由于提心吊胆,全身已被汗水浸湿,又通过体温的蒸腾,在冰冷的空气中形成一阵附体的雾气。 如今大哥的儿子张舆已经七岁,二哥也生下了一名千金。日后等自己成家立业,只怕张家也该到第四代了。只是与别人家相比,张家确实子息不旺。别的不说,只说仆人张孟,年纪与父亲相差不多,如今四个儿子都有子女了,甚至过几年他的长孙张蛋儿也要成家立业。 也难怪母亲经常念叨二嫂,催他们早日生孩子。 张韪冷静下来,才看向幼弟,柔声道:“这段时间我在家中也不曾注意你,莫要为了石季伦那点蝇头小利,丢了大好前程。这个世道,始终还是需要走上仕途,才能够修齐治平。” “二哥,这些话莫要讲与我听了。”张韬挖了挖耳朵,示意自己听的实在太多。他扯了扯张韪的衣袖,低声道,“二哥,你我既是兄弟,哪有小弟发财不管兄长的道理。回头我让孟叔送二十万钱给你,要不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兄看顾于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