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剑流影_一百三十二琴箫如缕清难绝,无处天涯留自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三十二琴箫如缕清难绝,无处天涯留自在 (第1/4页)

    暮挽天际,雾霭迷离,更添得贵池江面朦朦胧胧。

    贵池,也即是史上的池州,如今归南唐管辖,去池州名,在此设康化军。

    这池州位于虔州城的东北,东与铜陵接壤,南接雄奇九华山与黄山,北与金陵西部的防御门户安庆,隔江相望。

    因它地**江中下游南岸,故而南唐亦在此水线驻军,设有哨卡水寨,以水军cao控,布防的战舰亦达百艘。(①参考百度百科)

    长江水势浩荡,浪潮汹涌起伏,浪花激溅,滚滚惊涛不息。

    赵铭希怀抱天绍青,登上一艘画舫,沿途过哨卡,直达池州境内。

    池州可供泊位的大小渡口甚多,殷汇算是其一。

    这殷汇镇北靠秋江、涓桥,东南邻梅街、梅村、牌楼,西接唐田、铜陵飞地。镇内店铺纵横相错,河中大小帆船过往行来,川流不息。

    所谓玉屏生翠、石板青云、秋浦渔歌、断桥双月、竹林夜雨、天竺晓钟、寒山樵唱、海螺晚渡,俱是殷汇的奇景。(②参考池州殷汇镇的百科介绍)

    月华满天,灯火从小舟和画舫散发出来,荡在江面,使得水流也笼罩上了层层波光,生出流光潋滟。

    波光闪耀,一起一伏,舟楫亦在江水中一摇一晃,荡开一道道水波,渐渐停靠在秋浦渔歌处。

    船未靠岸,只是歇息半刻,又要掉头驶开。

    这时,只见赵铭希怀抱天绍青,飞身跃出船楼,虽然紧抱天绍青在怀,但他身形稳健,丝毫不慢半拍。登萍渡水,如履平地,眨眼,他已落在丈许开外的一叶小舟之上。

    那叶小舟的cao舟人是个青年壮汉,赵铭希方一跳上小舟,他便问道:“二门主,可好了?”

    赵铭希略一点头,壮汉连忙撩起手中竹竿,点入水面,只是一撑,那小舟立刻荡了开去。

    夜雾更迷朦,四处渔火远远散发,照在水面,隐隐透出一分辉煌。

    不知过了多久,水势渐缓,似是进入湖泊,撑杆无声地滑在水面,小舟亦随之泊在一处水轩附近。

    水轩依水而设,在水面撑起丈来高,此刻,里面歌声袅袅,箫鼓熙熙,不时夹来四下宾客的赞叹和掌声。

    一位粉衣少女在水轩客堂的高台居中而坐,一面拨弦弄琴,一面轻吟浅唱,歌声激越清扬,低落流转如翠烟袅袅,过云际高空,使人如在云端驾雾,游神冲虚,物我两忘,与天地同化,听的兴致盎然。

    粉色轻纱裹住她的婀娜曲线,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披肩绕臂,在地上拖曳尺来长。披帛半掩,纱衣如氲,粉波荡漾,衬得肌肤胜雪,她抬眸微瞥,迷离的灯光中,只见朦胧掩映,仙姿毓秀。

    台下宾客端杯翘首,聆听琴音,俱望芳容,如痴如醉。当中坐着一位书生模样的俊生,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弹琴吟唱的粉衣少女。

    水轩是宴客接待之地,隶属殷汇镇碧云堂,碧云堂是乐伎坊,这少女正是才来不久的头牌姑娘。

    故而,一曲罢了,宾客们轰然叫好,纷纷拊掌,接耳赞道:“鸿影姑娘琴技了得,一首《玄默》,可令我等大饱耳福啊!”

    鸿影起身,面朝诸人颔首,道:“诸位谬赞,鸿影愧不敢当!”说至此处,她移步走下高台,一面走一面道:“《玄默》又称《坐忘》,其意谓之‘小天地而隘六合,与造化竞奔,游神于冲虚之外,使物我两忘,与道同化,有不能形容之趣。’讲求的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忘万境。这种无天、无地、无我、无象、无形的境界高妙精深,忌讳市井繁闹。故而鸿影特邀各位来这水轩一聚。”

    ③《玄默》,乃古曲名。关于作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师旷,另一种说是嵇康。歌词有五段:小天地、隘六合、俱造化、忘物我、同道化。笔者这里搜来,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第一段小天地

    矧机缄,小天而小地。天人而一理。玄默无为,无所那而不包,无所而不知。下耳那而听,髙目而视。五行六气四时,尊而卑,广大也而无私,得其宜。反风而退舍,同此机而同此一气。

    第二段隘六合

    隘六合无形而莫测,转一元无穷而不息。其五行广大而无极,运四时无声而有色。缄默何人识,寂寂寂。密运阴阳道体,神功刚德,为民之则之则。借问何因,幽人玄默。

    第三段俱造化

    俱造化,化化生生。四时五行,利贞元亨。寒暑也而需阴晴,不言那而有听。雷霆而号令,杳杳而明证。洪纤高下,各戴生成,成,玄默之意。

    第四段忘物我

    天无尔也而无我,天无可也那而无不可。均化育,溥仁恩,无厚无薄。泯声默运机缄,无此无他。列宿森罗森罗。均照耀时宪而何,奉若而何,玄默而如何,申介而如何。何必如悬河。天无言,所普遍而多。所普遍而多。

    第五段同道化

    宇量也恢恢。神游于冲虚之外,赋性于天壤之垓。与道而同化,与物而无媒。踪迹脱尘埃。深茅院,小亭台,任汝去还来。来,玄默如呆,时世任疑猜。葛天也无怀,太古风回,古风回。三缄今不发,有日好怀开。

    鸿影姑娘语气清淡,却摄人心魄,面色白皙,两颊秋波漾漾,溢彩流光顿生,双眼迷离,如梦似幻,云鬓高挽,一步一抬,漫步走下高台,娥眉轻挑,瞥视众人,裙衣随步摆动,飘然出尘。

    这话毕了,众人皆凝神注目,流连于她天仙般的神态,只有那书生除外。

    他饮下一杯酒入吼,却将目光自鸿影姑娘身上移开。

    鸿影姑娘瞥了他一眼,再没多话,而是在众宾客的相邀中,又奏起琴曲。

    水轩恢复如初,又转先前。

    前面不远便是柳堤,就在这个时候,赵铭希掠过水轩长廊,腾出一指,戳开窗户纸,借着缝隙向内瞧了两眼过后,转而跳上柳堤。

    让天绍青倚靠柳堤旁侧的大石,缓缓放落,他从袖里掏出一支白玉琴箫,箫长约半尺有余,细长轻巧,白玉夜下泛光,剔透晶莹,十分明亮。

    赵铭希手执白玉琴箫,按指打音,合唇而奏,那声音清越激荡,立刻传入水轩之中,竟与琴声相合,俨然琴箫合奏。

    半刻后,那个书生从水轩中跃出,落在赵铭希面前,赵铭希停箫看他,他覆巾束发,雍容雅步,神态悠闲,举止斯文,朱子深衣的衣袂直在风中飞扬,落定起步,微微一笑道:“时辰还好,你早来了!”

    因了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水轩立时轰然,不到片刻工夫,客人们走了个干净。

    鸿影抱了琴,随着**走出水轩,跨过门口的小桥,亦来到柳堤,正见到书生与赵铭希在夜下相望。

    书生仿若未闻,朝那边瞥视,忽而面露笑容,将手中的清光剑收在背后,转手朝鸿影引荐,道:“鸿影姑娘,这位便是我与你提起的赵兄。”

    鸿影闻言瞅了赵铭希一眼,又看到大石上的天绍青,心下虽是诧异,却仍然稳定心神,扭头对视赵铭希,问道:“这便是秦公子所指的客人?”

    姓秦的书生点头,道:“赵兄正是秦琅邀请的贵客,这几日,他会留在此地,麻烦鸿影姑娘代为照顾了!”

    鸿影意会,镇定下来,欠身一礼道:“水轩在殷汇镇归碧云堂,碧云堂乃玉柳庄分号,鸿影既是碧云堂的人,秦公子的朋友,自然亦是鸿影的朋友,鸿影必会多加照顾。”

    月色更浓,在柳堤撒下斑驳的影子。

    赵铭希携带天绍青,随秦琅来到碧云堂一处小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