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 无根落处道有根 (第1/1页)
屎领导瞪了瞪月怀海,许久后才回应他,“怎么?你想酸我?就是我老爸说的,我老爸就是无所不知。你不服气啊?那你又能怎么样?” 月怀海又被噎住了,要不要这么往脸上贴金,做人要含蓄些,怎么这么不含蓄?你怎么能这样,你的涵养呢?有你这么显摆的吗? 屎领导在吹嘘着他的父亲。 洛叶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他目光悠远,回忆着久远的时光。 很难想象,一个中年男子,每当下雨天的时候总会到雨中漫步。 小时候洛叶问父亲为什么总是如此,父亲望向天空,神思悠远。 “雨啊,我觉得我和它们很像,本是无根之物,落了地,便有了结果。” 洛叶总会觉得父亲那时的面容是那么的忧伤,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寄托在纷纷的雨水中。 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如此,他的父亲也不愿意对他多说什么。 只是每当那时,他总会有一种父亲随时都会飘然而去的错觉。 洛叶认为这样的父亲很忧伤,但有时候他也觉得父亲很强势,他的父亲教育他。 “男儿可以流血,但不可以流泪。被谁打倒,只要还活着,就要让谁还回来。你是,我也是……” “孩子,放心大胆地去做,世界一直是残酷的,你没有必要理会困难的大小。你如果不妥协,就绝不要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如果你要妥协,那就注定只是莽莽尘世间的一粒灰尘。” “天很大,我们很小,但我们曾经征服过它。城市是一个牢笼,禁锢了我们面向世界的野心,我希望你未来可以看到天高水长,但那时你还会知道,天之后还有无尽星空……” ………… 现在洛叶并不知道父亲是否还在人世。 洛叶已经完全失去了父亲的线索。 曾经行浩彬告诉他,父亲已经死了。 但冰语告诉他,父亲只是失踪了。 洛叶不知道该相信谁,他不知道是行浩彬在欺骗他,还是meimei在安慰他。 ………… ………… 姜青禾的声音将洛叶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姜青禾扫视了一眼众人。 “同学们,我们到了,这里就是本次的目的地,第11号承重柱。” “这里是这片区域二十七根承重柱中,最中间的三根承重柱之一。” “今天,我们的实践内容是检查这根承重柱。” “当然了,在我们之前,这根承重柱已经被检查过了。” “我们不过是来学习如何检查,大家学习一下基本方式就好,以后不一定会被分到这里,但各设备检查方式都大体相同,所以每个同学都要试着学习。” 众人有序的下了列车,入眼的,是那粗壮到几乎占满眼帘的承重柱。 学生们不自觉的高高抬起头颅,仰望着前方那高大的承重柱。 “哇,这得有多高啊?”有人疑惑。 姜青禾适时回答,“说它高也谈不上,可能是距离太近,才会有它很高的感觉吧。” “据说这一根承重柱只有四百六七十米,再加上学院的地表,也就在五百米左右,这是千年前的人们设计的。” “这个五百米的高度正好对应着外面的A区,这却是数百年前从城心搬迁到城市时期的设计。” “在数百年前,每根承重柱的附近都会有升降梯,不过后来都拆除了。“ 一个学生小声嘀咕,“才五百米啊?确实不高,我还以为很高呢,毕竟坐升降梯坐了那么长时间呢……” 姜青禾似乎听到了学生的嘀咕,“这里的电梯确实比外面的电梯缓慢,这是为了安全考虑的。运行速度慢可以减少许多问题发生,而且也方便对正在运行的升降台进行监测。” “没办法,一旦升降台出问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减少问题发生才是根本之道。如果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才是可怕,毕竟下方可是有九千多米高,摔下去可是必死无疑。这可比传说中的世界第一峰都高得高啊。” “唉(āi),世界第一峰?那是什么?有点向往啊,据说城市外的世界特别的壮丽,我还没见过是什么样子呢,怕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看到了……” “都是些文献上记载的东西吧?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那些不现实的东西?” “……” 姜青禾的话使得学生们陷入了一种诡异的低落情绪之中。 他急忙转移话题。 “走,大家跟着我,不要离我太远。” 一众人随着姜青禾向11号承重柱内行去。 “世界第一峰?”关明同样没听说过这东西,默默嘀咕了一声,不再言语。 月怀海却接茬,“我听说六百年前世界第一峰快有咱们五行城那么高了。再后来又听说到了新纪元,世界第一峰又变高了许多,如今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 月怀海谈开了,又开始介绍其他不为人知的事情。 在很久以前,城市的最上方终年积雪,特别寒冷,最低温度有零下四五十度。 那时候最上层几乎没有人居住,城市内靠近上层的人一年四季也需要靠控温系统才得以生存。 到了新纪元,不知道为何,温差开始出现了变化。 渐渐地,城市上方不再那么寒冷了,再后来就适合居住了。 于是就有了如今的学院。 现在的城市里虽然还有控温系统,但也是偶尔才会运作。 ………… 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承重柱内部和外部的差距十分巨大。 在外面,众人都以为承重柱内部由无数石块堆积而成。 可当进入内部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科技感十足的蓝色光线。 大家发现内部和外部存在着一个“隔断层”,这个隔断层就是区分内部和外部的重要标志。 承重柱由外层的“表壳”和内部的“柱体”构成,中间并不相连,两者材质相差也十分巨大。 经过姜青禾的解释才明白,千年前刚刚建城时,人们为了安全考虑才如此设计。 千年前承重柱还是居民们的“邻居”,他们为了保护承重柱不被破坏才想出这个方法。 承重柱的外层“表壳”主要是作为保护层,保护并掩饰内部结构。 当年设计时是为了防止有不法分子对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破坏。 当时的非相关工作者,绝不可能知道承重柱内部结构。 姜青禾带领着大家到了内部核心地带,当他到达核心地带,将卡片在前面的“工作平台”上刷了一下。 他告诫学生们,“每次要进行检修时都要先刷一下工作卡,否则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警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如果警报响起的话就会有士兵来拘捕你。” 一行人,继续向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半人高的3D柱状图(基底 3D图)。 其上由密密麻麻的蓝色线条构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