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颠倒黑白 (第2/2页)
起来。 杨涟这个人平时什么事情都不做,最是喜好攻击那些做事情的人,毕竟多做多错,只要做了事情,那就肯定有不满意的地方,这杨涟就最是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在朝中极善搬弄是非,又自诩品德高尚,仗节直言,只以为自己是天下间第一大忠臣,而且此人又臭又硬,巴不得自己因为仗节直言而被砍了头,好留下百世芳名。 在杨涟看来,毛文龙不过只是一介武夫,以前还是一个算命的贩夫走卒,这种人,能有什么本事?能有什么品德? 最关键的是,这毛文龙不仅不是他们东林党的人,而且还不是依附他们的人。 在他以为,这满朝上下,不是他们东林党的人,就都是败类,都是jianian邪! 让这样的人白白捡了功劳,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如此大好的机会?! 在杨涟看来,只要不是他们东林党的人,那都是jianian臣,那都是敌人,那都是庸才! 但他却丝毫不想想,这镇江是毛文龙领着两百人孤身犯险打下来的,而不是他们东林党人口诛笔伐攻下来的! 朱由校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从“廷击案”开始,他就对这个杨涟感到一阵阵的厌恶,朱由校心中清楚,杨涟这么说,必定是在想着给东林党抢功了! 他想要驳斥,可是又生生的将话咽了回去。 他刚刚即位,如今才十六岁的年纪,现在这朝中,几乎是这东林党人的天下,就算是内宫的司礼监太监王安,也是东林党的人。 如今的权柄,可谓全部落在了东林党人的手中,他就算是想要做点事情,也要看东林党人的脸色。 朱由校深深的压住了心中的怒火,冷笑着看着杨涟道:“那杨大人认为什么人合适?” 杨涟想了想,他想到了王化贞手下的第一大将孙得功,此人一心想要投靠他们东林党,又是东林党人王化贞的人,应该可以用一用! 于是便奏道:“臣保举广宁中军孙得功可堪此大任!” 今日,天启皇帝朱由校选择了妥协,但是心中对与东林党的任然是不满意的,加上刚刚发生不久的“移宫案”,东林党人为了更好的控制他,更是将他的乳母李选侍硬生生的给逼出去了冷宫,朱由校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已经对东林党人埋下了深深的恨意。 很快,朝廷的旨意便下达到了天津、登莱、广宁三处。 接到圣旨的天津巡抚毕自严和登莱巡抚陶朗先几乎是做出了同样的反应——拖延几日之后,再上书朝廷言明苦衷,并且坚定的认为毛文龙打下的镇江必定不能久守,派兵前往镇江和辽南,不仅是耗费钱粮,而且还是让将士去白白送死。 而被杨涟吹嘘为可以平定辽东的大将孙得功,更是接到圣旨之后双腿发软,死活都不愿意领兵渡海前去镇江送死。 不得已,孙得功只得自己给了自己的腿上来了一下,上告朝廷因大战伤了腿不能前行。 可是此时的广宁哪有什么大战? 广宁十万大军,实在是乌合之众,早就已经被后金铁骑吓破了胆,只能远远的躲在辽河岸边,只是被努尔哈赤派来的一万铁骑一吓,便吓得龟缩了十里。 而在建州的老寨之中,努尔哈赤正阴沉的坐在龙椅之上皱眉沉思。 努尔哈赤一族原是残金的子孙,世代居住在辽东塞外建州地方,背枕长白山,西临鸭绿江,这一族女真人,向来是狡猾而强悍,明朝建国之初,大明曾封这一族的酋长为都督。 努尔哈赤的远祖原本姓佟,世袭了指挥使职衔,后来成化的都督董山作乱,万历年间又有王杲作乱,朝廷都发兵剿杀。 剿杀王杲之时,他的祖父场父塔失效忠朝廷,死守城池立下战功,可惜死于兵火。辽东总兵李成梁可怜他祖父死于王事,就将他收在家中充作家丁。 正是因为如此,努尔哈赤学会了中国的语言,从李成梁处又学会了兵法,更是知道了大明的虚实。 不仅如此,努尔哈赤从小聪慧刻苦,苦读书史,精于韬略,更是勇武过人,弓马娴熟,在李成梁的麾下,又屡立战功,表现的极为恭顺乖巧。 李成梁生起了爱才之心,这才让他承袭了建州指挥的官衔。 谁都没有想到,包括努尔哈赤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这就此一去,便是龙游大海,放虎归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