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2章 靖远伯 (第2/2页)
念她往日的情义和好处,若当真发生了这样的事,自己不处置她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如何连骂她两句出出气都不成了?本来就是她对不起自己先,偷吃都不知道带上她...... 因此不但不积德住口,反而又寻着由头骂了几句。见平儿哭的厉害了,她心中倒来了气,正要再大骂她几句,忽闻外面人匆忙的脚步声传来,她才住了口,斜视来人:“什么事?” 婆子看见平儿躲在炕上哭也不诧异,反正二奶奶欺负平姑娘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大奶奶,出事了,府里来了传旨的公公......” 王熙凤也是面色一变,连忙问:“传的什么?” “宁国府被削爵了!现在外面的大街上全是官兵,听说宁国府都已经被围起来了。” “天呐......”王熙凤大惊失色。 削爵,官兵围府,宁国府这是要被抄家问罪吗?没想到族里那些人担心的事居然成了真的了。 她又问那婆子道:“还有呢?老太太、太太、琏二爷她们怎么说?” “这些奴才们都不清楚,我是听外面人说,立马就进来回禀二奶奶的!” 王熙凤见这婆子也是慌慌张张没什么成算,回头看了一眼平儿,没说什么,转身往外走去。 这时候她要去荣庆堂,看看贾母老太太怎么说,至于平儿的事,以后再慢慢收拾她。 荣国府因为下人们的半知半解,胡乱传话弄得人心紧张。宁国府,却是真的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不知如何办才好。 正堂之内,尤氏看着赖升问道:“怎么样,可问清楚是什么情况了?” “回大奶奶,奴才们已经上去问过了,只是那些官兵都不理会,也不让我等出门。” 尤氏闻言,颓然坐下。 该来的,还是来了。 赖升又道:“不过大奶奶放心,那些官兵也没人乱闯,都是守在门外几米的地方,只是把持着各处出口。” 此话一说,尤氏心中又升起三分希冀,道:“西府那边怎么样了?” “具体的奴才也不知道,不过西府那边好像没有官兵把持,奴才已经让我们家那口子通过两府之间的那道门进园子,过西府去了,想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两府本来就紧靠着,当初修建大观园又把两府后面的大部分的地方给占了,又在园子和宁国府中间开了门。那些官兵只是驻扎在府外,这内里的门他们自然管不着。 “西府没事呀?对了,西府有贵妃娘娘,怎么会有事!” “是呀是呀,咱们不如都去西府吧,不然谁知道那些官兵什么时候冲进来......” 数位贾珍和贾蓉遗留下来的姨娘们开始叽喳,建议,而且好些说动就动,慢慢开溜。见尤氏不理,更是脚下生风,很快就跑光了。 有生门,谁还愿意陪着这里等死? “奶奶,不如我们也暂去西府里避一避?” 银碟对尤氏谏言。 尤氏眉头一动,显得有些意动。在面临如此变故之时,谁能不慌? 只是认真想了想,还是摇头叹息:“逃过去又有什么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是宁国府当真要被抄家问罪,谁又躲得掉呢?不过早晚之事。” 说着,尤氏竟对赖升和其他管家和管家媳妇道:“你们把守各处,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慌乱。只要那些兵一刻不进府,就还有希望。 毕竟,我们宁国府乃是开国勋门,我们家除了咱们宁国府,还有荣国府。两府本就是一家,只要荣国府尚存,咱们宁国府就不会出事! 所以,传我的话下去,任何人不得在府中擅自跑动、偷盗,但有发现,统统抓起来杖责!” 尤氏的临危不乱,让赖升等心生敬佩,只是心中未免缺乏信心。 大奶奶再镇定如何,不过只是个女流之辈,面对这样的情况,连一点转圜斡旋的能力都没有。 不过也罢了,宁国府早就处于无主状态了。他们只不过是些奴才,就算宁国府当真糟了难,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被另外发卖而已,从一家的奴才变成另一家的。 这种后果他们承担得起。 只是可怜了大奶奶,只怕她很难活下去了。 如此这般想着,所有人缓缓散去,勉强按照尤氏的吩咐做事去了。 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为之担心的大奶奶,心中还有一个不弱的希望。 贾宝玉答应过她,会对宁国府的事尽心的,想来就算他不能拯救宁国府,但要救她一个妇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便是她处心积虑讨好贾宝玉的原因。 只是,宁国府真的会被抄家吗? 荣禧堂,贾宝玉愕然抬头,城府如他,此时也忍不住露出震惊的表情? 什么鬼,突然给他封爵?而且一封就是伯爵,还是一等的? 开什么玩笑! 削宁国府的爵位贾宝玉还能接受,毕竟一门双公,皇家借助这种天大的丑闻,悄无声息的收了一个回去,也没有任何人会说皇家薄情寡义,反而会骂宁国府自作自受。 但是突然给他赐爵是什么意思?补偿? 若要补偿,直接把宁国府的爵位转给自己就好了,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贾宝玉尚且如此,旁边的贾琏和那些跪着的贾家下人们,更是一个个目瞪口呆,都暂时忘记了对皇权的畏惧,一个个抬头眼巴巴的看着冯祥,似乎想看看是不是冯祥一不小心念错了圣旨...... 可惜,冯祥面上除了和煦如菊花一般的笑容之外,半点别的表情都没有,甚至在贾宝玉抬头的时候,笑着提醒道:“怎么,靖远伯还不接旨谢恩呢?” “微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宝玉双手接下圣旨,伏地叩谢,声音震颤整个堂号。 纵然是他,此时此刻也不由有些心神激荡,有那么几分觉得皇恩浩荡的意思! 于是他才知道,为什么古时候会有那么多人愚忠了。因为在接到这种圣旨之时,心中那种舒爽的感觉,无以言表,唯有涕零...... PS:圣旨的格式、用词别细究了,能看懂那个意思就行,我也没古代大学士的水平去拟一份合格的圣旨。真要咬文嚼字的写一份出来,估计也没人愿意去慢慢研究...... 真要研究的,去搜古代圣旨原版,有很多都是保存下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