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铁匠铺 (第1/1页)
长白山出山之后,能瞧见一个还算是有人烟气息的小镇。 小镇占着进山口,所以来往的游客全依仗它来补充资源以及停靠歇脚。 依此,小镇上的居民生活还算过得去。 现在的长白山,能吸引游客前来游玩的原因,除去山上秀美的景色之外,剩下的便是那一丝丝有关于山上武者之事的风声。 平常人自然对那些身手高乎常人的武者,对于他们的事情好奇,那么生出几分打探之心,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小镇上唯一一家铁匠铺恰恰好就能满足许多游客的那些心思。 铁匠铺前,有一家卖凉茶白水的小摊。 一张张凌乱放置着的木桌木椅上,便坐着好些个能说会道的精明人物。 他们说的长篇大论好似无时无刻都在证明着,他们对于武林圈子里的那些事虽然不能全然了解,但基本都能略知一二。 小孩子对于这些个屁事喜欢得不得了,自然而然,大人们也就留在了这里,听着那些精明人物吹逼。 茶水摊子一时间能产生不少的消费。 至于铁匠铺为什么会允许这样一个看上去好像是堵他门口抢他生意的摊子存在,那原因实在简单。 茶水摊子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铁匠铺的消费。 别单单以为铁匠铺就是在铸造些什么铁质器具的,好些个有购买力的游客,从人家口中听说了武林事后,难免会心神荡漾。 去问了铁匠铺,能不能造一件简单但却是称手的小兵器,得到的回复是可以。 一个高兴,就下了订单。 往返长白山一趟,游玩回来便交了钱提了货。 这一带的游玩圈子渐渐也就传开啦,小镇上的铁匠铺能造质量好的兵器,有兴趣的大可去弄一把回来,放到家里收藏。 而且价钱公道,比起其他途径的要好很多。 铁匠铺的声誉慢慢地提了上去,茶水摊子和铁匠铺到底是谁沾了谁的光,也没谁说得清楚,反正铁匠铺的收入肯定比只买水的茶水摊子高出一大截。 相反,铁匠铺的老板倒十分低调,很多人都没见过,据说是个老人。 也只有天气实在热得不行的时候,老人才会从里头走出来乘乘凉,顺道光顾一下茶水摊子的生意。 遇上老人的游客都会多嘴几句问铁匠铺的生意如何,老人都是笑呵呵地回答说挣了好多钱,养老不用愁,还能给那帮年轻的小伙子工人发多点奖金。 游客听到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老人赚钱实在,造出的小兵器也都能爆掉市面上那些坑兵器爱好者的所谓大牌子。 老人却是摇摇脑袋。 有人曾经想问得更加的深入,但出现次数不多的老人没给机会他们这样问下去。 似乎,老人的身后,藏着什么不能说出去的大秘密。 这一天,通往长白山的小道路上,挤满了人和车辆。 国庆假期,好多人都想来一睹那座白雪圣山的风采。 但闻名小镇的铁匠铺今日没有开放,许多想要来弄一件兵器当做是藏品的游客失望而归。 铁匠铺里,火光照耀。 在里面做工的年轻人,已于昨天接到了来自东海的一条电话。 问过老板意思后,年轻人向东海传达了愿意接待的意思。 这个铁匠铺里,除了已然白发的老板,没人知道这个来自东海的电话到底是有啥含义。 但以前一直藏着事情不与他们说的老板,却是彻夜与他们说清楚了当年的事。 在铁匠铺里打工的年轻人也终于知道,外头茶水摊子上所传的武林之事,不是空xue来风。 他们的老板,就是那个圈子的人! 自从东北武乱之后,铁匠铺这位刘姓老人是除了纳兰家之外唯一一个没有远走的人。 他选择扎根于联通长白山的这座小镇,做铁匠生意。 有点隔绝于世的日子昨夜算是到了头,皇甫红竹亲自来电,烦请他这位离长白山最是相近的老人接待从东海赶来的人。 刘姓老人就算再怎么不承认,他也得相信皇甫红竹对他所说的一切。 东北武乱罪魁祸首,此刻就在长白山下的那座庄园里逍遥自在! 纳兰家,那年发出了华国武者召集令的纳兰家,勾结俄国毛子,企图消灭完全华国武者的有生力量,随后霸占华国武者的地盘,与俄国毛子一人分一半这块大蛋糕。 这么多年,得知当年事件真相的刘姓老人心情既是激动,也是复杂。 在这之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纳兰家竟会拥有着这般狰狞的面目。 扎根于此,也证明了他从未怀疑过当年结局也是悲惨的纳兰家。 也就是说,他当年能逃出武乱存活下去,也只是纳兰家和俄国毛子疏漏的结果? 刘姓老人痛心地拍着胸口。 东海来人他必须接待,听说当年的好些人,都给皇甫红竹那强女子给聚齐啦,这也是值得刘姓老人比较欣慰的一个地方。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二天,铁匠铺放着大好生意不做,选择关门,也是出于要做接待准备工作的考虑。 但是,昨天接电话的年轻人却是传回消息,一个令铁匠铺头顶上布满乌云的消息。 是纳兰家的人,他们来啦...... 被告知此事的年轻帮工们都知道,纳兰家在当年武乱一事中扮演的是那种极其狠毒的角色。 虽然獠牙不外露,但正是这样,反而更令人毛骨悚然。 刘姓老人得知纳兰家的人和车已经到达不远处,只是轻轻地摆手道:“你们都走,走得越远越好。” “刘老,跟了你这么些年啦,我们难道还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么?”年轻帮工们在这个铁匠铺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与年迈的老板建立起来的关系早已是不浅。 “所以,在东海来人之前,请你装傻!” 请你装傻! 刘姓老人的内心一阵刺痛。 小年轻们知道老人多半会抱着可能会送命的决心,要不然也不会答应东海的人,愿意接待他们。 他们知道老人愿意付出,所以请求。 这帮年轻人,是想着不能让老人去送死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