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雪_第一百零十章 :中原罪首(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十章 :中原罪首(四) (第3/3页)

永宁送回房,但在到她蹒跚无力的步履慢慢离去时,自以为狠毒如狼的心肠,忽有些刺痛。

    随后的日日夜夜,他都在和心腹部下筹谋,如何在李从珂和李从厚的交战中渔翁取利,开始时,他每天都会去探望一次李永宁,可这个在他怀抱中欢笑过半生的女子,那天之后再无欢颜,不管他百般哄骗,除了默默垂泪,李永宁便是盯着他,仿佛从不认识这个相依半生的男子。

    李从珂起兵后,他便不再抽空去陪李永宁,为此,他给自己的理由是,大丈夫谋取天下,岂可为一妇人束手!可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去探望妻子,究竟是不是害怕到她日渐空洞失神的双眼。

    在他的安排下,李从厚被杀,李从珂如愿即位,可这个莽夫还是不明白,真正如愿的人只有他石敬瑭,接下来的事情尽在绸缪之中,先举义旗,假借替李从厚复仇为名出兵,联盟契丹,借得十万铁骑,两面夹攻,大败李从珂,攻破后唐国都,所有事情中唯一令他意外的是,李从珂这个心胸狭窄的莽夫绝境中竟还有一点骨气,不但没有投降,还在皇宫中点起烈焰,**而死。

    那把火烧尽了后唐辛苦奠定的基业,也使他如愿登基,开国称晋,也许是为了弥补,他在封了无数佳丽为嫔妃后,还是把皇后之位留给了李永宁,凉薄如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很重的地位。

    当然,李永宁拒绝了和他一起接见臣子的要求,他不在意,反骂了一句李永宁不识抬举后就拂袖而去,但在欣欣然接受满朝臣子恭贺时,他忽然觉得,期盼多年的喜庆中少了点什么,以至心里似乎缺失了一小块。

    这时,侍女突然慌慌张张跑来,急声说,刚被册封皇后的永宁公主穿上孝服,在宫中自尽,虽然救下,却已是气息奄奄。

    当时,他暴跳如雷的立即下朝,怒冲冲折返后宫,第一日登基,皇后就穿着孝服寻死觅活,不但不吉利,也让他大失颜面,回宫的路上,他怒不可抑的想,等见到李永宁,一定要把她废弃后位,打入冷宫,永不相见!

    他是皇帝,愿意跪伏到他龙床上的女人,有的是。

    然而,当他到一身素孝的李永宁软软倒在床榻上,他的满腔怒火,突然在她轻微的喘息中淡去。

    这才想到,这个女子的哀伤所在,她的丈夫,亲手毁去了后唐江山,而辛苦创建这片江山的,是她的父亲,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两个同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她不想欠其中一个,也不想再恨其中一个,所以,她选择了最无奈的结束。

    孝服如雪,惟独胸口处一片殷红,那片从心口要害渗出的殷红,就象她还是少女时最喜着装的红妆。

    一旁的御医颤巍巍递上一柄短剑,说这就是皇后娘娘用来自尽之物。

    短剑柄上,同生结血痕斑斑。

    这就是她的选择,用他赠予的短剑来自尽,一身素孝,是为哀悼丧去的王朝,一剑穿心,正刺在早已伤透的心口。

    他突然又再盛怒,厉声喝退了所有人,等这煌煌宫殿中只剩余这一对夫妻时,石敬瑭默默跪倒在床榻前,他想到了,期盼的喜庆中少了什么,原来少的就是这个陪他共渡半生的女子。

    是她,成就了他的功业,却是他,毁去了她的欢乐。

    纵是有心利用,却亦不可否认,其间缠绵而杂的,亦是他最温柔的回忆。

    如果连她也离去,那以后岁月,再难得享归来时一方翘首以待的温柔。

    时光仿佛突然倒流回到了初识的一刻,那片永远守在营门口的殷红,鲜艳如初,只那张娇俏嫣红的脸庞,已然灰白。

    他俯下身,在妻子耳边,用久违的温柔语调轻轻道:“活下来,活下来恨朕吧,爱半生,恨半生,百年后,再与朕千古相随…”

    许是缘终未尽,在不知轻唤了多少遍后,李永宁终于张开眼睛,向他幽幽投去一眼,轻轻点头,“好。”只此一字,李永宁的眼眸又复空洞,哪怕再是深深对视,他从此在妻子眼中到的,也只是这茫茫空洞。

    哀莫大于心死。

    石敬瑭明白,李永宁这一声好是为何而许。

    他的皇后会活下去,他夺走了她父皇的江山,那她就要活下去恨他,然而,她也会陪着他一起慢慢老死,因为她也爱了他半生,他可以辜负她,她却不想辜负了自己的所爱,

    短剑柄上,同生结在,第一次在剑柄缠上同生结时,她就许下过这样的愿望,不同的是,那时的愿望里,她许下的只有相依相伴的幸福。

    这以后,却要再有一世的怨恨。

    这些年过去,他有了无数女人,从前让人赞叹的节俭也变为了让人不敢置信的奢侈,很多习性和嗜好,都在他坐上皇位后更改,讽刺的是,唯一不改的却是他的皇后,每次着他时的空洞眼眸。

    这些年里,即使同床共枕,肌肤相亲,他的皇后也没有再对他说过一句话。

    两人所有的言语,都结束在他登基为帝时的那一声好中。

    苦笑,又一次不经意的出现在石敬瑭嘴角,他突然想试着问自己一声,这些年,有没有过哪怕一丝后悔?

    如果他没有背弃李嗣源,如果还可以到妻子的温柔微笑…

    他伸出手,又去那桌上的酒壶。

    “晋皇陛下,当着的面借酒浇愁,似乎不妥吧?”说话的人,还是那个被耶律德光起名为智的少年。

    “够了!”石敬瑭把刚握在掌中的酒壶狠狠掷开,“不要再跟朕绕弯弯道道的心机!也不要再扰乱朕的心神,朕知道,你今日来此不会空手而回,想要说什么就直说!朕一向被天下人骂为辽国的儿皇帝,也不在乎再给你们点什么!说,来意为何?”

    “智!”石敬瑭两眼寒飕飕的瞪着智:“一直以来,朕都自认阴险,今日才知,你小子的阴险处,比老子大了去!”

    笔者注:这章篇幅几乎都是倒叙式的回忆,而且中心人物与主线故事似乎没有太大的联系,估计有的读者不太爱,没办法,鄙人的写作风格就是尽量追求完美,因为石敬瑭矛盾的一生实在是太让我好奇,李嗣源能杀他而不杀的悬疑,李永宁明知他卖国仍随他一生的爱情,曾经的一代名将,清廉之名满载天下的英雄,一朝卖国的无耻背义,都让人望史而叹,所以我尽量从有限的资料中加以揣摩,试着想象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最可能的一面,再加以修饰,码于文中。

    写得好不好,我就偷懒不管了,反正订阅率就知道,补充一句,实在查不出永宁公主的真名,文中只得以封号相代,若有高手见告,万分感谢!

    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书-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