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抽三国_0059 白马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059 白马寺 (第2/2页)

么庸俗?”刘诚刚想转身,想起这事来。

    刘瑾恼了,庸俗?自己苦思良久,反复实践,才想出那雍容华贵的一身打扮来,他拿起手上的汗巾就扔了出去,湿哒哒正好糊在刘诚脸上,气沉丹田吼道:“滚!”

    见刘诚逃之夭夭,刘瑾舒舒服服往后一仰,“啊”一声叫得惨绝人寰的,这才想起,允贤丫头走了,这背后的芒针不得背一整天?

    ……

    马车拐道去了趟同济轩,许劭起初还放不开手脚,可越说越来劲,最后索性去了帷布,荤段子讲得那是一个口沫横飞,在普及那啥知识启蒙的讲坛上发光发热,抛头颅洒热血……估计,现在即便有人拿着家伙赶,他也不愿走了……刀子不算!

    此刻,台下欢声雷动,身前的功德箱满了,又换来了俩……

    许劭搞不懂什么是演艺公司签约艺人,也搞不懂刘诚说的“校园贷”是怎么回事,为何明明只欠几百钱,短短数月,就利滚利滚出了几万钱之巨,这些不重要,功德箱里的钱即便被公司抽去九成,剩下的也够自己挥霍很久了。

    何况,这是艺术!岂是黄白之物玷污得的!

    许劭喝了口茶水,“啪!”醒木往桌上一拍,“上回说到,西门庆热结十弟兄,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

    白马寺,是中华第一古刹,素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来了情趣,拉着妃子夜宿南宫,于大殿之上一番云雨,龙榻上酣睡不久便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次日一早朝会,汉明帝便将此未解之梦告诉给了大臣们,博士傅毅掐指一算,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陛下梦到的那永平求法样”。

    西方很远的,反正自己胡诌,未见得有人能印证。

    不想汉明帝听完大喜,立马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汉明帝此举,也为永平十六年班超重新打通隔绝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古丝绸之路埋下了伏笔。

    蔡音、秦景等十余人临行前,围着傅毅的宅子破口大骂,吐了半个小时痰……

    史料记载,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又哄又骗,一再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两位印度高僧被绳索绑着,背心后抵着刀子,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这二人的脑袋,果真跟梦里一样又圆又亮,遂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而为了纪念白马驮经,寺院取名“白马寺”。

    自此,佛道相争,初现端倪。

    佛教本是舶来品,始兴起于繁华的帝都洛阳,但从汉明帝算起,距此时不过一百二十余年,远算不上兴盛。

    先帝刘志崇尚佛道,算第一个真正信奉佛教的帝王,但他那是怕死,把佛教看作黄老之术来尊崇,可如今继任者刘宏年不到三十,尚且年富力强,每日忙着在西园yin湿做父,根本无暇顾得上狗屁倒灶的要饭秃驴,所以,白马寺的僧人也就这样要死不活四处化着缘。

    东汉末年,皇朝飘摇,儒家思想开始动摇,黄老之术和新起的道教趁势而起,虽然张角农村包围城市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也算是埋下了萌芽的种子,转入了民间搞地下工作。

    道消佛长,佛教,香火鼎盛,也正因土生土长的道教暂时蛰伏,而觅得了难得的发展良机。

    坐在马车上,谈允贤几次想要开口,自己虽然擅长的是妇科疑难,但博览群书,失心疯的偏方还是见过不少,指不定碰巧对了症也尚未可知,反正试试也不一定死人……可见刘诚言谈侃侃,偏偏不好意思出口,怕损了他的颜面。

    刘诚那一身装扮,看着珠光宝气,实在是扎眼!

    毕竟医者仁心,何况沾亲带故,谈允贤总算鼓起勇气,唤道:“诚弟……”

    外面喧闹,刘诚没听见,突一把掀开门帘,“阿姐你快看!白马寺到了!好多光头强!”

    “诚弟放手,阿姐自己能走……”谈允贤面含羞涩,窘迫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