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11 锦衣少年郎 (第1/2页)
城西周府,朱红的大门里丹楹刻桷,气势高远,占地辽阔的府邸跟寒酸完全不沾边,甚至与这小小的舒县也不匹配,不禁让人感叹,能在三国时期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真没几个不是家底深厚的。 刘诚整理好衣冠,抬手轻敲门环。 门里拉开一扇,面前站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郎似乎正要出门,他眨眼笑着问道:“贵客何为?” 这少年不过十来岁,却生得高大挺拔,只是偏瘦几分的身材套在宽大寸许的袍子里略显得有些浪,饶是如此,也让人觉得俊美绝伦,可惜,他没有多摇一把羽扇。 车里的寇白门点头,莫非便是这少年,刘郎果然没有言过其实。 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剑眉桃眼,鼻梁高挺,厚薄适中的红唇搭配整齐的白齿,一旦漾出令人目眩的笑容,举手投足间,好看中又多蕴了几许放荡不拘。 年数未至,那头乌黑的头发自然而然垂在脑后,像足了谁家俊俏的小郎君,平白惹人喜欢。 刘诚摸出几个红枣,诱骗道:“小朋友,你家大人可在?帮叔叔通传一声,就说故人来访!” 少年往外面的马车上看了一眼,这人好生无礼,虚长几岁便自称叔父,不过他也并未在意。 周府虽然落寂不少,但父亲在世时的确交友甚广,他据实答到:“贵客有所不知,舒县周府,住的尽是些孤儿寡母,自打家父过世之后,叔伯长辈cao劳繁忙,鲜有回乡小住,你若是要找三伯他们叙旧,只怕,要去京师洛阳才行。” “不找!此来,我特意拜访府上周瑜周公瑾!” 那少年不解,在思索。 刘诚完全忘了,此时的周瑜或许尚无表字,《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除非情况特殊才会提前由长辈赐下,比如刘诚自己,爹妈死得早。 他回身吆喝道:“快快将礼物悉数拿来!” 马车旁的陆元方开始把城东市场上买的一袋袋柴米油盐往下搬,忙得脚不沾地。 即便不知这美少年口中的三伯是谁,刘诚也知道,周家断不可小觑。 说到三国时的名门望族,首先想到的便是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之流,其实,江东美周郎的家世也异常显赫。 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自己的老爹周异也曾经担任过洛阳令。 东汉都城的洛阳令,可不是一般的官儿,那可是首都的市长,地位甚至超过地方一把手州牧。后世包拯的北宋开封府尹,赵匡义在登位之前的开封府尹,差不多也就是这般地位。 只不过,周公瑾的名号太响,让人多少有点忽视了的他背后的氏族。 那少年又愣了两秒,“小子便是周瑜,不知……” “哦?”刘诚大喜,按说这年龄不应该在外游学吗,没想到这般好找,“久仰久仰!快搬快搬!” 不顾周瑜的反应,刘诚大咧咧推开门,招呼着把一袋袋东西全都搬进了院子里,而后,又马不停蹄领头往里走。 待人接物,府上从来都是自己干这早熟之事,来人这般反客为主还好,周瑜只是觉得有些怪。 一个唐突的浪荡公子,一个期期艾艾的中年文士,一个不苟言笑的武卒,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子,外加门外还有辆很新的冒烟马车,这群人,怎么看都像有备而来。 刘诚回头跟寇白门介绍,改了称呼道:“白门你是不晓得,世人皆称江东美周郎性度恢廓,实奇才也!有王佐之资,周家贤弟更是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贤弟他即便醉酒,也阙误必察,有暇,白门不妨讨教一二。” “哦?”寇白门回眸一笑,多了几分兴致,能得刘郎赞誉的人可不多。 这典故周瑜也不曾听说,他微红着脸问:“不知兄长高姓,又从何处误听的谬传?” 到了客堂,刘诚坐下,大言不惭道:“哎!什么高姓低姓,都是被盛名所累,我便是他们口中祸乱宫廷、毒杀司空的刘侍郎,本名刘诚,表字德华!” 身后原本站得笔直的太史慈无形中腰杆佝偻不少。 陆元方也捏了一把汗,这也叫盛名?换做正常人听了还不立即扫地出门,为何非得自报真名,把往日那自诩“温柔小钢炮”“无敌小诸葛”的外号用上,岂不正好! 周瑜却出人意料地未作异状,刘侍郎的大名自然如雷贯耳。 十岁孩童,倒不见得城府多深,只是家母教导,听其言、观其行,辨人绝不道听途说,所以,他不置可否,只是谦恭一鞠,算是回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