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炼铁,铸炮 (第2/2页)
泥调泥就是一门学问,泥不能太粗,太粗就很容易崩解。 太细也不行,水气出不透,不仅泥范干得慢,灌铁水后出泡也多,所以一般都是上好胶黄泥混细沙。 八二相配。加水多少也得有拿捏,比照墙泥适度。,用什么土,用什么水,什么时辰调配,讲究可多得去了干范是最要命的。 炮匠最揪心的就是这事。可不是简单的让泥巴干了就了事,泥范上下内外都要匀干,最容易坏事的就是外干过快,内干不足,所以泥范都是通风阴干。” 鸦片战争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视察虎门炮台军防,结果发现火炮多不堪用。 其中一门炮的炮膛里居然有“可储水四碗”的大坑,想必就是因为泥范干得有问题而出的岔子。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是先用泥作出泥炮,将这泥炮分解为四到七节,每节分为左右两瓣。再对应每一瓣,用泥巴做出外范。 外范上留了把手,还有能将各瓣相互连合在一起的笋卯。 接着将铁水灌入每一瓣内外泥范里,就做出了这一瓣的铁范。 接下来铸炮,将铁范以笋卯扣合在一起,外用铁箍固定,内层刷上防止粘连的浆液。 再插入炮芯,将铁水灌注进去,等冷却成型的时候,就将铁范的外瓣一块块剥下去,趁炮身红热时候打磨修整表面。 再之后清理泥芯,旋磨内膛,就能成型。 只要铁模做出来,造炮的成本就大大降低。 按龚振麟的计算,铸千斤大炮的炮工银,一门就得上百两,而用铁模则只要几两。 当然,沈麒准备用铁模铸炮法的原因不是省钱,而是省时间来多造几门炮。 因为铁模的泥范是分瓣做的,所以花的时间很少,最多不过十来天就能搞定。 而有了铁模,,这样就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产量, 火炮最重要的不是炮体,而是内膛,如果能彻底丢开泥范,气泡问题就能基本消除。 龚振麟的铁模铸造法原本还可以再朝前进一步,但目的和眼界的局限, 为了解决内膛问题,英国人在四五十年后,靠着蒸汽机的蛮力,在铸造出来的实心铁柱上直接锤钻出炮膛。 李肆现在没有蒸汽机,他只能以龚振麟的思路为出发点,依旧用铁模,也就是铁炮芯。 但用铁炮芯的话,就有一个绝大问题,这就是陶旺的疑问,怎么把铁炮芯取出来?如果太早取。 会损坏还没冷却完毕的内膛,如果太晚取,铁芯就会跟炮融在一起。 沈麒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综合工程,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铁芯的打磨,必须要打磨得极为光滑,真如镜面一般,虽然现在没什么趁手的工具,磨床也还靠人力,研究铁范浆液,让它能更有效地阻绝铁水和铁芯的粘连。 等到了九月末快十月了,,地里的庄稼经过化肥的滋润,今天的涨势格外的好,麦子都沉甸甸的,压弯了腰,,沈麒和铁背龟陶旺以及很多工匠们。 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良,用铁模铸炮法,成功的铸造出了八门弗朗机炮。 之所以为什么要造弗朗机炮呢,因为它是最早的后膛炮,弗朗机炮射速快的原因就是因为和子铳构成。 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 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 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除此之外沈麒有造了五十根弗朗机式大抬杆,以前的老式大抬杆是前装填。 威力是有但是射速太慢,用子铳母铳结构,火门点燃击发,就可以提高射速。 另外考虑炸膛原因就有套了一层铁皮,虽然沉重但是可靠性提高了。 制造最简单的榆木炮,,笔直木头多得是,一棵一搂多粗的鲜榆木,掏空树心,挖出一个圆洞,镶进一根粗铁管,外面用五道铁箍紧紧箍住,并用粗铁丝一道道缠好。 炮筒制成后,再装上几斤黑火药,炮膛内装入石弹,小石子,砂砾,铁砂,什么都行,再接上导火索。 最后用棉花、将木炮口紧紧封好,一台威力无比的木炮就这样制成了。 光大号榆木炮沈麒就造了三十门,小号的差不多100门左右,不是啥稀罕玩应。 用来辅助守卫城墙用的,反正现在也不缺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