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5章 应龙王和量子超算中心 (第2/2页)
尽管提,我要是回答不上来的话,顾松和我导师郭院士都在这里。” 吴局长见他对顾松直呼其名,又在猜测他是什么身份。 白杨把场面话说完,然后就说:“应龙号的驾驶,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不追求极限,实际上航电系统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与一般的飞机相比,它主要是多了发动机形态切换和太空环境工作状态等等一些东西。” 他一指大屏幕:“这就是应龙号。” 在一众航天员眼中,都露出惊叹和向往的神色。 对这些真正的航天员来说,太空真的是满寄热忱之地。 想一想,作为资深飞行员,已经拥有了稳固的工作、收入、家庭,然后开始与家庭聚少离多,经历数年艰苦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训练,只为了争取很可能没有、就算有也只是一两次的走向太空的机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 要知道,在航天这个领域,为了这个梦想,是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 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在登上太空船之后,就将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发射系统,托付给制造太空船和火箭的每一个工厂甚至工人,随时准备接受可能存在的“牺牲”。 而现在,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艘自己极有可能坐进去、驾驶着上天的,历史上第一艘空天飞机。 光看照片,就已经让他们一贯冷静的心灵泛起一丝涟漪了。 这飞机,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优雅而成熟。 说不上来,就是依据他们每个人接受的数十门课程的学习,数十年对航空航天的关注,得出的一种直觉。 线条流转的方向和弧度,机翼与机身的比例,构型的气动布局,发动机的进气口和喷嘴…… 白杨更加带感了,虽然人家看的不是他,但毕竟航天英雄向往的眼神,是看着自己这边的。 他兴奋地说道:“咱们直接拿数据说话。虽然现在还没有进行过一次实际的试飞,但是在量子计算机建构的模型里,人工智能程序已经完成了足够数量的模拟测试和模拟飞行。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数据。” 贺挺和费敬已经听到的一些数据,在这里被更加详细的解说了一遍。 吴局长管理航天局,对这个领域现在自然不陌生,所以他非常清楚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如果拿出去会有怎样的影响。 李伟这些上过天的航天员,则更加直观地清楚这些数据代表的性能,一时心里都是难以置信,同时感慨着不愧是燧石航天。 白杨说道:“对这些测试数据,我们是比较有信心的。我是最早跟着导师和顾松一起研究量子计算原型机的,这些测试……额,顾松,能不能说?” 顾松看了看房间里的人,又特别看了看贺挺,笑着点了点头。 白杨有些矜持地说:“可以说,这个测试数据,应该比以前进行数百架次实际飞行收集到的问题可能都要多。这些测试,用了燧石航天特别架构的量子超算中心进行建模。这个量子超算中心,借鉴超级计算机的设计理念,虽然单个量子计算核心仍然只是千级别,却总计拥有超过一百万个量子比特,拥有超高速的网络,拥有容量极大、速度极快的量子存储器。与此同时,航天器测试人工智能更是一直从07年进化到现在。所以,我们对空天飞机的试飞,非常有信心!” 贺挺要跳脚了,费敬有点费劲地转着脑袋看顾松。 顾松咧着牙笑道:“厉害吧?发动机啊,还有各种技术,都要钱。等元老来了,你厚着脸皮哭一哭,我想防务系统应该是绝对想要我帮着定制搭建一个的。我限购两年了,就是为了攒量子计算核心。你想想,我一台神威无量2就卖5918万美元,主要就贵在量子计算核心。一台神威无量2只有1024量子比特,百万量子比特级别的量子超算中心,还得为之定制一整套的系统进行优化、便于日常管理。像这样的量子超算中心,你说得值多少钱?不说乘以1000倍,你觉得打个几折合适?” 贺挺傻眼了,账可以这么算吗?你那个价格,谁不知道是收外国智商税的。 5918万美元,1000倍是多少?591.8亿美元? 要真这样,岂不是一年总的防务开支里,就要拿出一大块来? 就算只打一折,那也很夸张了! 要说量子计算核心,现在除了芯火科技,这边自己专用的,确实还只能做到200多量子比特,而且产能有限得很。 可是专门定制的百万量子比特级的超算中心,应该是真正可以实用了吧?那是真香啊! 这玩意,想要搞起来,怎么出价合适? 吴局长面容呆滞,原来贺统领和顾松一直在聊着几百亿的大生意,怪不得不见踪影。他心里不免想到,我是谁,我在哪,我来干什么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