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断 (第2/2页)
,是根据接近北辽营帐时,每天的马鸣声来猜测的。” “大帅,末将这营的斥候,原本是西夏贵族的奴仆,是负责养马的。因为养死几匹马,怕处死,就逃到大宋了。” “再后来,国朝招募新军,便入伍了,在新兵营展示了骑术,训练成了斥候。是汉人!” “他们的他能听出多少多少匹马鸣声来,末将不信。这几天他一直神神叨叨的说没战打了,要撤军了。” “末将以动摇军心惩罚他,他才跟末将说了这些。” 能听出马鸣声的多少?折可行倒也没奇怪有这种奇人。 早年在麟府听说过很多西夏人在战马方面的能力,还有比这更稀奇的。 只是,北辽难道真的要撤军? 按照朝廷的判断,北辽遣使谈判是一种放烟雾的行为,是为了掩饰接下来的大行动。 甚至双方停战,都是在虚以委蛇。 朝廷的方略是接下来要在北辽冲击某一点时,整个防线的其他各部,战车兵、步骑、骑兵展开一定程度的围剿。 现在居然有情报显示北辽撤军了? “把此人带到帅帐!” 折可行也顾不上再巡营了,带着亲兵回帅帐了。 不管是他的文佐官,还是随军监察官,包括副将,所有了解朝廷方略的,都被这情报搞晕了。 难不成官家判断出现失误了? 若真是这样,北辽若全盘接受大宋的要求,这战或许真的就停了。 燕云是会收复,可朝廷谋划多年的征辽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大帅,小的从小养马,对于马鸣声很敏感。” “自停战以后,小的帅本部斥候,负责监视北辽大营。由于无法靠近,北面又难以潜行过去,小的就每日在北辽大营外潜伏。” “北辽现在是让战马休养,而战马在休养时,会每日定时嘶鸣。由于小的少时对战马熟悉,便重点关注战马嘶鸣了。” “经过小的多日总结,北辽大营每日都会减少三五百匹战马,连续十几日了,从来不超千骑。并且,北辽战马远离大营的时间,不在同一时间,是分时段离开的。” 斥候絮絮叨叨的,但折可行听明白了。 “你确定是每日减少,还是不在同一时段?” “大帅,小的肯定!战马和战马的嘶鸣是不一样的!截止昨日,北辽大营撤军已经差不多一成了。” 听到这,折可行与文佐官等人对视了一眼,眼里有抑制不住的欣喜! 这战是肯定要打了。 一开始听说撤军,还以为北辽真的是在批量的撤军。 大量撤军,说明北辽真的有谈判的决心,是准备以归还燕云十六州来作为停战的筹码。 可少量不间断的撤军,还每日不超过千骑,这说明,北辽撤军的目的,跟遣使谈判是一样的……都是想掩人耳目,都是放烟雾。 也就是说,北辽在酝酿大行动。 可惜的是,自己这一路不会是北辽冲击的点……或许真的像朝廷预想的那样,北辽会冲击宫帐。 官家以身为饵的谋划真的要成功了。 “下下去吧,继续监视,并每日奏报北辽大营的情况……” 接下来,折可行开始撰写奏章了…~ “大帅,斥候的猜测可行?” “是否可信,咱们都需要如实奏报,至于如何决断,那是中军的事。” “另外,本帅准备抽调战车兵一万,番骑五千增援中军……” “大帅……若大战真的发生,本部需要担负一路围剿的职能,减少一万五的兵力,可行?” 倒不是质疑,只是提醒主帅。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我部防区不是北辽冲击点。加上蔚州、灵州在完成堵截北辽传递情报通道后,大战一开,他们肯定会转头南下。” “到时候,两部合一部,西路的围剿兵力不弱,甚至还是最强的一部。” “到时候本部可能只需要承担西路南片即可。抽调兵力支援中军是应有之义。” 既然主帅考虑到了,其他人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中军是官家和相公所在,重要性确实比围剿更重要。 事实上,他们西路军,真要是围剿战开始,肯定会与河东军会师,兵力不存在减弱。 逐日减量撤军? “诸位如何看?” 折可行的奏报,是实事求是的陈述,很平淡。 “官家,臣这就向各大军征集北辽详细情况!” 章惇明白北辽这种情况的意义。折可行部有奇人。也给各路大军提供了参考。 说真的,现在的大宋军伍有点骄傲了……也是实力给了他们骄傲的资本。 “撤军完全可以成建制撤,北辽这般撤军的做法,肯定不是单纯的为撤军。” “不过,老臣有一点不明白,既然骑兵有机动性的优势,又何必这样cao作?百十里,对于骑兵转移不是多长的距离。” 还是有疑问。文彦博提出了大家都疑惑的问题。 “这个朕也想了。应该是北辽的战马状态问题。如果北辽冲击中军宫帐,折可行部和周桐部距离还是有些远。” “提前将兵力集中在中军,在冲击时,可以让疲惫的战马,短时间不至于没了战力。” 狄青很认同官家的判断,这应该是基本的事实。 对于折可行抽调兵力支援中军,不管是赵曦,还是随军的诸位重臣,都没有任何异议。 判断是判断,事实是事实。虽然判断北辽可能会冲击中军,可没人敢肯定。 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抽调兵力到中军。 既然折可行部有了情报,抽调兵力支援中军是正确的做法。 接下来…~ “官家,王舜臣部和种建中部没有任何异常,还是对峙状态。周桐部有异常,不敢肯定对峙的北辽队伍是否有撤军行为。” “周桐奏报,这几日的北辽营帐,确实有些异常。同时,周桐部也抽调了五千战车兵,三千骑兵抵达中军。” 这就是了,基本上应该可以确定了。 中军宫帐就在王舜臣部和种建中部的中间。 这样的距离,北辽没必要调集了,完全可以在冲击战开始,全部集中兵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