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8、渡牒 (第1/2页)
世人都以为在夏州十六国中,十大名将的武功就已是顶尖。 却不知汉国刘秀嗜武成痴,曾挑战过十大名将之中四人,无一败绩。加上其子刘震东名列其中,也应不是其对手。以此推断,有心之人暗自将他称为夏州第一。 而这嘉措能与刘秀不分胜负,武功可想而知。金山寺内缘空武功虽高,也只能与刘震东等人差相仿佛,只怕也不是此人对手。 而普济大师年寿已高,况且也并不以武功著称,却不知还有何人能上阵。 正站在韩冬身旁的秋霜闻听此言,心中暗惊。她也清楚刘秀的厉害,知道就是自己对上这嘉措,只怕也无济于事,不禁想道,要是师兄在此就好了。 几人正为金山寺苦恼,甚至有代其出战之意。却见普济大师目视缘空,微一示意。缘空点头转身而去。 大师见缘空遵命而去,又向嘉措问道:“既然是比武决胜,还有一事需问个明白。我寺中是只准一人出战,还是可以多派几人。” 嘉措此行之前与忽列汗商议过,欲借送还元奘金身,察看夏州各国虚实。能否背出经文,并不放在他心上,本意就是为了见识一番,这十数年来中土涌现出多少高手。 这一路东行,见寺而入,也曾见过不少高手。只是这些高手距离十大名将还有极大差距,根本不放在嘉措心上。已有些疏狂之意,这才在进寺之时,连辇舆也不准备下。 哪知普济大师佛门神通具足,能察知他的来意,让他极其佩服,这才下阶而坐。后又见到韩冬持刀的威势,心知就是自己也无必胜把握。方才增加需是金山寺之人方能参与比武的条件,也是有此考虑。 嘉措听到大师的问话,稍一思索,回答道: “我方只会有三人出手,贵寺也最多只能选派三人。” 普济大师听到此话,点点头,并不反对。 韩薇最喜欢热闹,知道稍后会一场龙争虎斗,交战双方甚至超越了十大名将的层次。生怕等自己背诵经文之时错过好戏,连忙插言说道: “既是需要完成两个条件,不如由我先来背诵经文,比武之事稍后再谈。” 普济大师见此自无不可。嘉措轻拍手掌,点头同意,早有几位身着黄衣的大喇嘛,拿出经书准备核对韩薇所背内容。 韩薇声音清脆悦耳,却语速极快。声音抑扬顿挫之间,尽显女子柔媚。与庄/严/肃/穆的佛经梵唱,所特有的深邃融合在一起。真有如天花漫天而散,仙女在其中翩翩翩起舞一般, 在场信众大多虽不通梵文,但也听得如痴如醉,恨不能跟随其一起咏诵。手持经书的喇嘛,双手频频翻动,好似有些追赶不上韩薇背诵经文的节奏。 场中之人都沉静在佛经华美而又空灵的气氛之中。就连缘空拿着一张陈旧的渡牒走回之时,也不敢出声打搅,悄然静立一旁。等到日上三竿,韩薇这才将这部经文背诵完毕。 就在在众人沉迷回味之时,韩薇得意的在韩冬面前一笑,显示这是自己的功劳。 嘉措神色微动,对韩薇的聪慧异常欣赏。随意问了问那几名对照的喇嘛,见无人说有错漏,点点头,说道:“多吉、强巴!” 进寺之时最先说话的多吉喇嘛,看了看身后另一名黄衣喇嘛。两人一起走了出来。 多吉本就是身材高大之人,这强巴满脸胡须,几乎不见五官,身形更是魁梧。竟比身高六尺一寸的韩冬,还要高上少许。 两人站定,强巴不言,由多吉开口说道: “我与强巴师弟先来领教,不知金山寺派谁人出手!如是比试兵刃,还请事先言明,我们也好取来。” 缘空将手中渡牒交给普济大师,大师接过看了看扬声说道: “缘法!你二十七年前在我寺剃度,却从没为本寺出过力。今天正是你出力之时,元奘大师金身能否留在我金山寺中,就看你了!” 普济大师这番话出口,场中之人都已明白,韩冬当年还是婴儿之时,在金山寺出家的法名应就是缘法,与这知客缘空乃是同辈之人。 只从这法名看来,韩冬确实深受普济大师喜爱,本是作为关门弟子待之。不知又是哪位高贤,才能从普济大师身边将韩冬带走。 韩冬将手中长刀交给大黑,应声而出。大黑接过黑刀,激动不已,赶紧接过躬身而起。从韩冬将刀交给他保管,已知自己重新获得了韩冬的接纳。 嘉措见是韩冬出场,眉头一皱,沉声说道:“普济大师,方才你我双方都已讲明,只限贵寺之人参加。不知大师派此人下场,又是何意” 普济大师笑道:“在原总管来时,老衲就已说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