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路漫漫_第六十四 得见真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 得见真龙 (第2/2页)

阳家使用秘法将女子身负的龙运榨取干净。

    第二是让皇子们纳为正妃侧妃子,皇子们以后于床笫之事上也能慢慢汲取龙运。

    第三是将身负龙运的女子指婚给朝内功勋之子,对于功勋之臣而言,算是赐恩祖荫的最好一种。

    柳易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们和尚怎么不住在庙中,汝阳城中也有三四座大的庙宇啊?慈恩寺、楞严寺、法华寺皆是大寺。”

    神秀和尚无奈道:“老僧出身玄空山辈分太高,还有就是如果老僧要是去了,那些庙内就算是一寺住持也会拉着老僧请教佛道,声名太累。”

    汝阳城东为紫金山,西为栖霞山,日出紫金而落于栖霞。

    大沁皇宫位于琉璃南岸的鼋背山上,对整个皇城呈俯瞰之势。

    城中衮衮诸公登上皇宫后可见朝阳东升,夕阳西下。

    腊月初八天朗气清,皇宫里今日十分热闹,今日不单是腊八节,还是皇家迎接玄空山高僧的日子。

    大沁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曾与江湖仙人订立过规矩:

    仙山是仙山,王朝是王朝。

    别看它只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如今却发挥着无限的作用,山上人不管山下事,山下人亦不管山上事,百十年来大家可谓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沁帝在皇宫中修建了一座高楼,平日里没事的时候沁帝会去高楼屋檐上坐一坐,光看一眼自己亲手缔造的汝阳城他就十分满足。

    登高能望远,神秀带着柳易和卧龙开始登楼,每上一层柳易就会四处望一望。

    楼下来人越来越近,坐在屋檐上的沁帝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尘,楼下的神秀和尚正襟屏吸,两人摆出你让一尺我就能让一丈的谦虚架势来了。

    登山顶楼之后三人沿着垂直的木梯爬到屋檐上,楼顶的沁帝没有要见礼的意思,依旧孤坐,大小和尚执合十礼向皇帝见礼,柳易用道家拱手礼,手抱木剑。

    神秀率先开口道:“杨施主要听何经何文?”

    沁帝轻轻摇头,“朕好歹也是大沁皇帝,大师的称呼不恰。”

    神秀笑道:“老僧佛家讲究普度众生,何谓众生,天下之人也。”

    沁帝没有要辩论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道:“朕那个不安分的弟弟即将入京,大师去帮忙劝一劝如何?”

    神秀摇头道:“与佛家相干?”

    沁帝摇头,“与大师俗家相关。”

    神秀遥望地处西南的原鹿郡,那是个在九郡中平平无奇的大郡,自从有原鹿郡起,原鹿郡就从来没有出过享誉文坛的读书人,现在更是文脉凋零,煌煌大郡竟然连一所像样的学宫都没有。

    每年春闱束水和开阳两郡的考生合起来基本就占了一半的人数,其余七郡分剩下的那一半数量,原鹿郡每年科考春闱的人数并不少,却基本都是名落孙山,没有上榜及第。

    神秀的俗家曾经差点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了,当时儒林大贤纷纷认为那个小子以后会成为原鹿郡的第一个读书种子,那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也自信黄天不负他,开始入京居住。

    那时候科举还没有兴起,读书人也需要积攒名望,在汝阳城的小子很快就得了无数名望,迅速成为达官贵人的座上宾客。

    当时大沁陷入了皇储之争,沁帝与直虞王之争如火如荼,不分胜负。

    两方都在拉拢人脉聚集名望,沁帝出手慢了一步,那个小子就被直虞王请入王府了。

    年轻的读书人被请进王府之后,沁帝在朝堂上的战争经常是输多赢少,这种情况一直到他遇见了王灿和欧先生后才扭转了大局,沁帝以碾压之势一举将弟弟赶出了汝阳城。

    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沁帝一直以铁腕剪除直虞王的羽翼,大刀阔斧地改革弊政,最终造就了现在这个迟来了三十年的盛世王朝。

    沁帝这一生不信神仙轮回,老了之后同样睿智,大病小灾只服汤药而不食丹丸,养尊处优,精神矍铄。

    柳易心想自己一个江湖底层人物竟然能与皇帝相遇,并且距离如此之近,他一直用余光悄悄打量着沁帝。

    沁帝不以为意,将手伸入袖子中抱着,轻笑道:“法家说天子当喜怒无常,头戴冠冕高坐上位,让臣下不敢直视天颜,也不敢猜测皇帝心思,你小子望了朕那么久,怎的,嫌命长啊?”

    柳易抱拳笑道:“人生百年作古,只有嫌命短的道理,没有嫌命长的说法。”

    沁帝望向柳易手中的木剑,问道:“看剑的样式,你应该是柳易吧?”

    柳易笑道:“皇帝应该是看碟报就知道了,何必如此一问?”

    沁帝冷哼道:“只有皇帝拆穿臣下想法的道理,你竟敢拆穿圣心,知道怎么死吗?”

    沁帝走向柳易,低声问道:“王灿将一双儿女送到了玄空山,柳道长见了没?”

    柳易笑道:“见着了。”

    沁帝两眼一闭一睁,自言自语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