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我娘子不见了 (第1/2页)
凉县不大不小,因为是去省城的必经之路,所以还算繁华,很多商人都会在这座县城歇脚。 进入凉县,张宁就下了马,在街上闲逛起来。 小小县城,五脏俱全。 有酒楼有客栈,有布庄有书铺,有茶馆有古董店,甚至有供玩乐的赌坊和青楼。 自然也有一条热闹的集市。 “来看看喽,又大又好吃的糖葫芦!” “卖枣咯,大红枣!” “风筝!刚做好的风筝!” “补锅喽,祖传补锅!” …… 叫卖声不绝于耳。 人群摩肩擦踵,来来往往。 做买卖的,逛玩的。 甚至还有耍把式的,走江湖的卖艺者,在街头一片空地尽情表演,惹来阵阵掌声。 张宁逛得很慢,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玩。 他的上一个副本就在凉县。 可惜为了做任务,他根本没机会欣赏异界的小城风光,这次倒机会难得。 唯一不爽的是,林小玉一直在他脑海里咋呼。 算了,毕竟是占了人家的rou身。 晌午时,一人一马穿过集市。 集市尽头,便是凉县县衙。 此时,县衙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都在瞧什么热闹。 “咚咚!” 鼓声如雷,连续响了十几下。 “喂,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热闹!”林小玉兴奋地喊道,她最爱瞧热闹了,哪会放过。 张宁也很好奇,挤到人前,看到有一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在重力捶打县衙的喊冤鼓,咚!咚! 他身上穿的和叫花子差不多,又脏又破。 “大人,救命啊大人!” “请大人救救我的娘子!” 男子一边锤鼓,一边泣血呼喊。 像是有什么冤情。 可喊了半天,县衙的人不为所动,似乎已经习惯了。 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都在说男子的事情,张宁听了会,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事情听明白了。 原来这衣衫破烂的男子并非闹事的乞丐,而是县城的一个木匠,名叫张大尺,一年前刚刚娶过门一个美娇娘,名叫冯珠儿。 那冯珠儿长得闭月羞花,娇媚至极,在凉县艳名远播。 偏偏这样的美人,却嫁给一个没本事的普通木匠,羡煞无数男人。 在凉县,有两大有名婚事。 一是陈清风入赘郑家,娶了郑莲儿。 二便是这个叫张大尺的木匠,与冯珠儿的婚事。 其实,冯珠儿并非凉县人,而是外地逃难来的,她老家糟了洪灾,家人全死光了,一个弱女子流落外地,差点横尸街头,是张大尺在路上把她捡回来的。 所以大家都说,张大尺走了狗屎运,出门一趟都能捡个美婆娘回来。 好景不长,本来安稳过日子的两夫妻,却大祸临头。 在凉县,有一个无法无天的恶霸,叫“李三亮”。 李家的势力和财富,在凉县与郑家不分伯仲。 “僵尸案”后,郑家日渐式微,李家独占鳌头,包揽了凉县大半的生意,李三亮更是横行无忌。 李三亮最爱干的事,就是抢掠良家女子,祸害黄花姑娘,这不,他就看上了张大尺的娘子,冯珠儿。 一个月前,李三亮带人将冯珠儿强抢入府,行那丧尽天良之事。 至今,冯珠儿也没被放出来。 流言蜚语不断,有人说冯珠儿贪恋荣华富贵,甘愿留在李府,有人说冯珠儿已命丧黄泉,被李三亮害死。 张大尺无权无势,人也老实巴交,哪里斗得过李三亮,只得天天来县衙敲鼓告官。 殊不知,那位县令大人和李三亮私下交好,怎会理此事。 张大尺告了一个月,连县令大人的面都没见着,就被衙役轰了出来。 今日也是这般。 “我的任务,原来在这里!” 张宁的副本任务是解开冯珠儿失踪之谜,不正和这件事有关么。 一切都逃不过系统的安排啊! “滚,快滚!” “县令大人说了,你这刁民屡次诬告,再不滚就打你三十大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