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来之后_12 征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 征召 (第2/2页)

我这么厉害的兵王吗?

    林上校突然问道:“小肖,你是基因变异者吧?”

    肖帅戈想了想,点头。

    林上校诚恳地说:“小肖,加入军队吧。你的能力对基地太重要了!国家前不久出台了一个规定,军队可以根据需要特招基因变异者。”

    “你是大学毕业生吧?”

    肖帅戈点头。

    “那更好,”林上校拍板。“我可以特召你参军,一进军队军衔就是上尉——这是文件规定的上限了,‘本科以上文凭,能力特别优秀者,可授予上尉军衔’。”

    见肖帅戈不动声色,林上校继续加码。

    “而且我还会为你请功,特等功差不多是传说中的奖励,我不敢保证。但一等功还是有希望的。你别看一等功看起来名字不起眼,但是在和平时期,一等功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了。有了一等功,半年之内我保证你成为少校。”

    见肖帅戈还是不说话,林上校不高兴了。

    “怎么,不相信我说的话?”

    “当然不是不相信您,”肖帅戈说道:“首长,我还是想回国。”

    别的话肖帅戈说不出口。

    说什么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鬼才信。

    说父母只有自己一个儿子,虽然是事实,但军中独生子多的是,没说服力。凭什么别人家独子能够上战场,他肖帅戈就不行?

    所以干脆什么都别说。

    为了拉拢肖帅戈,林上校已经足够礼贤下士了。对此肖帅戈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对于军人,肖帅戈自然很敬佩。不说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将士,只说那些在艰苦边疆放哨站岗的军人就足以让肖帅戈生出敬意了。此外,各种抗灾时,出现在一线最危险地方的仍然是我们的子弟兵。

    不过,敬佩归敬佩,让肖帅戈去艰苦边疆放哨站岗,他却没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肖帅戈敬佩无私奉献者,同时,他却更认同“付出与收获对等”的价值观念。

    他看过一本故事发生在建国早期的小说,对里面一个角色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个角色是参加革命的军人,建国后转业成为国营工厂的厂长。

    那个年代工人的住房全靠国家分配,实际上也就是工厂建房后实施分配。分房和调整工资,在当时是工人们最关心的两件事情。

    老厂长在房屋分配这件事上,不仅给自分了一套宿舍区最好的房,还给刚参加工作不够资格的儿子也分了一间单间。

    工人们虽然平时很信服老厂长,但是事关人生大事,也就顾不得对老厂长的尊敬了。于是围着老厂长吵吵嚷嚷鸣不平。

    老厂长理直气壮:老子为建设新中国流过血,怎么就不能让自己和儿子住的舒服点?你们谁有老子对国家的贡献大?站到老子面前说!

    如果老厂长打官腔说什么自己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工人们肯定不依不饶。可是老厂长摆明车马说就是应该那样分房,话糙理不糙,工人们反倒没话说。

    肖帅戈也认同老厂长的逻辑。所以同时,他认为军人的待遇还是不够高。

    当然,肖帅戈对于提高军人待遇的想法,不是希望按雇佣兵的薪酬标准给军人发工资,因为那样肯定会拖垮国家的财政。

    而且,让雇佣兵去苦寒边疆站岗放哨,人们也升不出什么敬意——只要支付的薪水足够,雇佣兵潜伏在粪坑里充当暗哨也不会有丝毫怨言。

    所以肖帅戈对于提高军人待遇的想法,是提高军人的政治待遇——除非没有符合条件的退伍转业军人报名,否则公务员岗位必须优先录取有服役纪录的报名者。

    肖帅戈理直气壮的理由是这样的:

    与多数国家公务员只是一份工作不同,中国历来都是宣传公务员(特别是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也就是官员)为人民服务。

    还有什么人比军人为人民奉献更多呢?退伍转业军人已经用事实证明过自己,同等条件下自然比旁人更有资格为人民服务。

    不宜说出口的想法是这样的:

    中国官本位传统思想太浓。既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部分官员将公权力转换为私权利,为何不优先让“为国家奉献过的军人”成为公务员呢?在吏治不变得更糟糕的前提下,百姓多少能够自我安慰一下:毕竟当初他也曾为人民受过苦流过汗流过血的。

    ……

    当然,此刻肖帅戈不愿接受征召和待遇什么的无关。

    既然遇上战争了,他自然也愿意出一份力。可是加入军队,那就要服从命令。然而军队不是菜园子,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待战斗结束后,肖帅戈肯定要回家的,因为他确实想回家和父母一起生活。

    林上校身居高位,能够作出招贤纳士的姿态已经表明了诚意,所以剩下的话都由李参谋来说。

    肖帅戈不能答应,但也不愿把气氛弄得太僵,所以只好努力打太极,试图把话题引开。

    在肖帅戈的努力下,他倒是弄明白了基地为什么食物那么充足。原来当初全世界抢购粮食时,国家也没忘记吉布提基地,因此给基地补充了大量物资。

    眼见形势越来越严峻,基地几位领导碰头后,觉得应该做一个最糟糕情况下的预案。所以,基地便在每个军事建筑里都储备一定数量的武器和食物。

    这个决定如今看来,真是很有先见之明:敌人突袭将基地里各个建筑物分割孤立,但是每个建筑物里只要有人,便可以独立坚守很长时间。

    唯一遗憾的是,军人俱乐部彻底失守,里面的武器和食物都成了敌人的战利品。

    ……

    当肖帅戈觉得既要保持友好气氛又要拒绝对方已经越来越困难时,军人俱乐部那边传来的广播声,将他从困境中解救了出来。

    肖帅戈醒来的时候太阳正在落山,然后边吃饭边聊天,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一同吃饭的三个人甚至都没有注意,不知道什么时候基地里的枪声似乎完全停止了。

    突然之间军人俱乐部那边传来了广播的声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