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来之后_23 困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 困境 (第2/2页)

被敌人占据的阵地,是因为害怕损失太多人手。但现在,这种担忧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计划是在凌晨四点开始反攻,拔除基地里的钉子。

    能够吸引更多敌人进入基地自然最好,那样突围的部队在半个小时后正式突围时,面临的压力就会减轻。

    如果佯攻不能吸引敌人的援兵,那么能够拔除基地里的钉子也是好的。那样至少基地将会彻底重新回到中国军人的控制之中。那样基地里不同建筑物相互间沟通交流,将不再受到太大的限制。

    肖帅戈自然很欢迎这个计划。

    说实话,他很早就看盘踞在基地里的敌人不顺眼了。只不过基地高层不打算主动进攻,他干着急也没办法——毕竟他的身份还只是平民一个,甚至连军事会议都没资格参加。

    而肖帅戈虽然在基地里是明星英雄,获得了大量官兵的赞赏。但如果肖帅戈想指挥士兵,那也太不把军人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不当回事了。

    至于说让肖帅戈一个人去强攻敌人……他还不至于那么飘。

    ……

    突围前夕,基地里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向大家讲述末世中武器cao作的禁忌。

    之前的战斗中,有太多的武器发生故障,其中以枪管和炮管炸膛的频率最高。

    现代工艺制造的枪管和枪栓,可以承受比标准大很多的压力。但食铁细菌高速进化后,枪支的零件便更容易出现锈蚀失灵的现象,于是所能承受的压力就会减少。枪管或者枪机的闭锁机构,便有可能因为无法承受火药气体的压力,进而导致枪机或者枪管的炸裂。

    而大炮因为比枪支更精密,因此容错率也就更低。一旦进化后的食铁细菌腐蚀了炮管或大炮的重要零件,比如说出现沙眼和微小裂缝,那么大炮炸膛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此外,食铁细菌是很多腐蚀微生物的统称,特征不一。有的食铁细菌会令金属表面凸出小颗粒,而有的则会令金属表面凹进去。前者无论是发生在炮管中还是发生在炮弹上,一旦开炮就更容易发生炸膛。而即便当时没炸膛,但由于凸出的小颗粒有可能脱落而留在炮管里,起到类似炮管里进了沙子的效果,于是会导致下一次发射时炸膛的概率大幅提升。

    这些知识,是基地向国内反应问题寻求帮助时,国内反馈回来的。

    对于枪管和炮管被腐蚀后承受压力大减的现象,目前科学家们暂时没能想出解决办法——唯一的权宜之计便是减少子弹和炮弹的装药量,减轻枪管和炮管需要承受的压力。

    但,基地目前没条件大规模改装子弹和炮弹,所以只能咬牙忍受。好在目前枪管和炮管被腐蚀的现象还不算严重,单纯因为枪管和炮管承受不了压力而炸膛的概率并不是很大。

    而另一种情况,比如说性能好的火炮打出第一发后1-2秒内就可打出第二发炮弹,形成饱和攻击。但如果炮管质量差耐热性差,打出第一发炮弹后马上再打就有可能发生炸膛。在食铁细菌的腐蚀下,枪管和炮管的物理性质会暗中发生变化,不仅承受压力的能力会变小,而且耐热性等各方面数据都会下降。

    如果有条件,最好开战前对炮管进行一次超声波探测以及硬度测试什么的。可惜的是,维修车间如今被敌人占领着,所以没法对炮管进行检测。

    此外国内还建议:无论是开枪还是开炮,时隔都要尽可能地长一点。比如说枪,一定要尽可能地单发,最好是把枪改装一下限定成只能单发。而炮,则一定不要采用急速射。如果不能等炮管完全冷却后再发射,最起码也要比正常射速慢一倍的速度。

    听完基地传达的消息,基地官兵一致表示情绪稳定。

    吉布提中国基地实际上是后勤保障基地,所以基地里并没有配置大口径火炮。故此被偷袭时,中国基地里小口径火炮完全被敌人的大口径火炮压着打。

    当时自然感觉很憋屈,但现在则感觉极度舒适:怪不得敌人偷袭初期炮火猛烈得不要不要的,后来敌人的炮火压制却越来越不给力。现在看来,多半是敌人的火炮用得太猛,所以基本上都报销了。

    至于说枪支射击最好改装成限制单发,大多数官兵表示愿意在战斗中尽量使用单发,但不愿意被限制单发。对此,基地领导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基地如今枪比人多,枪支的消耗量大点也关系不大。

    传达完国内传来的信息后,基地开始分配任务。

    在分配任务时,肖帅戈自告奋勇要求参与佯攻。不过他又提出,在佯攻结束后,他要求自行突围。因为按计划,佯攻未结束时,部队就会开始突围。而佯攻结束后,突围部队要么没能突围成功,要么就早都跑远了。那时,肖帅戈想要离开基地自然只能靠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