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摄政_第十一章 作安排德皇回访 法七五触怒威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作安排德皇回访 法七五触怒威廉 (第2/2页)

最佳,我国人皆谓克虏伯大炮乃世界最优秀之火炮。”

    听到这里,威廉二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那是当然,克虏伯炮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本爵在中国见到一款法国大炮,射速惊人,一分钟可放二十子,远超克虏伯炮,法人谓之‘七十五小姐’,不知陛下听说过没有?”

    威廉二世闻言顿时面色铁青,一字不发地盯着载伯涵。

    威廉二世脸色之所以这么难看,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法德两国的速射炮之争。

    19世纪20世纪之交正是火炮出现巨大变革的时期,在此之前由人工装填的单发火炮无一例外都存在射速慢的问题,而且口径越大射速越慢。因为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将整座火炮向后推离炮位,炮手们需要将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准,再装填发射,既费力又费时。人们为解决火炮后坐力问题进行过许多尝试,但效果都不明显,火炮的射速每分钟也就两发上下。

    德国工程师豪赛尔发明了一种长后座液压复进机构,打算将其专利卖给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以图获得丰厚回报。然而,精明过分的老克虏伯在了解到豪赛尔暂时还无法攻克液压油泄露这个技术难关后,断然否定了这个设计的一切价值。随后这个设计思路被法国人窃取后结合自己的短后座液压复进研制出了新的液压复进系统。法国人在研制过程中因间谍案致使研制细节泄密,但液压油泄露的缺陷也同时被德国人知晓,得到这一消息的德国人更加坚定的在弹簧复进的路上一路狂奔。最终德国人研制出了使用液体弹簧复进的克虏伯M96式77mm野战速射炮,而法国人研制出了施耐德M1897式75mm野战炮。

    法国人研制出新火炮后除了在“巴士底日”阅兵式时亮了个相,对对其细节秘而不宣。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法国派出了两个装备“法75”的炮兵连引起了德国人的浓厚兴趣。事实上,法德两个欧陆世仇都在中国战场上暗暗较劲,两国的新式火炮成为比试的看点。然而,事情的结果却是戏剧性的,在北京城下,当德国人夸耀自己新型的77毫米速射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发6.85千克重炮弹时,法国的新型火炮每分钟却从容不迫地发射了30发7.2千克炮弹。更重要的是,虽然射击速度是如此之快、后座力是如此猛烈,整门火炮在持续射击下几乎不会产生位移,因此炮手可以轻易地在每一次射击间,调整射击诸元以修正弹着点。在进攻一个有2000人守卫的村庄的战斗中,两门M1897从1500米距离开始射击并交替掩护推进600米距离,之后以最大射速开火掩护步兵进攻,最终法军仅受伤一人赢得战斗。这场炮术表演,最终以法国人的大获全胜告终,灰头土脸的德国人则惊出了一身冷汗。

    载伯涵笑了笑说道:“陛下,虽然法国人的火炮确实惊人,但本爵更相信克虏伯也一定能生产出更加优良的火炮。”

    威廉二世这才面色稍霁:“这是自然,德国的火炮绝不会输给任何国家,尤其是法国!”

    “刚好本爵为陛下准备了两件小礼物,以个人的名义赠给陛下,希望您能够喜欢。”说完,载伯涵便朝门外挥挥手。

    随即从门外进来五个人,前面一人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上铺着红布,不知道下面是什么。后面四人合力抬着一个长一米半宽一米的大木托,托上放着一物,也用红布盖着,但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雕像一类的东西。

    载伯涵让四人先把大木托放在威廉二世面前,威廉二世饶有情趣地看着。待放稳之后,载伯涵起身亲自将红布掀开将下面的礼物露了出来。

    红布掀开的一瞬间,威廉二世的瞳孔缩了一下,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门小火炮,总长接近一米五,宽七十公分,高半米,中间装有炮盾,炮管大约一米长,看口径大约只有25mm,但形状却像一门野战炮。

    威廉二世起身围着小炮转了一圈,甚至俯下身子仔细观察火炮的结构,还伸出右手活动了一下炮上的部件。随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可以向上帝起誓,他从未见过这款火炮,而且威廉二世还发现小炮上的一些部件,如把手之类的明显尺寸不对,用手握上去感觉太小了。威廉二世有转回到小炮正面,忽然看见钉在木托上的铜质铭牌,只见上面分两行写着“1:3vollesModell”、“SchneiderCanonvon75Modell1897”。(1:3全构造模型,施耐德1897型75mm加农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