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摄政_第十三章 演习已定遭质疑 校场上检阅士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演习已定遭质疑 校场上检阅士兵 (第2/2页)

都面有菜色,穿的号衣肥肥大大很不利索。

    之后张翼、荫昌等人就先回去了,德柱、莫日根、他尔哈哩、董世安、图勒哲、乌恩其、程俊明和张寿则留了下来,作为联络官的弗里德里希·冯·比洛夫上尉自然也留了下来。

    载伯涵把两个连长喊了过来。

    “稍息,现在给本爵介绍一下你们的连队的具体情况。”

    巴泽尔·施密特先开口道:“报告长官,本连隶属于普鲁士第五禁卫步兵团第一营,全连一百六十四人,装备一百五十三支毛瑟98步枪,十一支格鲁手枪,军马十匹。”

    随后埃贝尔·冯·雷曼也报告道:“报告长官,本连是于普鲁士第五禁卫步兵团机枪营第一连,全连七十四人,装备MG-01式机枪6挺,毛瑟98式步枪44支,格鲁手枪30支,军马二十二匹。”

    载伯涵听到后一点发愣,仔细检查一番才发现如今的德国军队和自己所了解一战时的德国军队有所不同。步兵连就是纯粹的步兵,除了使用手枪的军官和医护兵外,是下的全都是使用步枪的普通步兵了,别说什么迫击炮掷弹筒冲锋枪之类的,就连轻机枪也都没有。人数也不是270人的战时编制,由于驻扎在首都附近的腹地,仅仅是只有164人二级编制。至于机枪连到还可以,现在的机枪是按营独立编制的,而不是后来的每营都以一个机枪连,不过这倒没有关系,一个连6挺重机枪还是令人满意的。至于从未听说过的MG-01式重机枪载伯涵也好好研究了一下,就是一款带有两个轮子和射手底座的马克沁重机枪,想来鼎鼎大名的MG-08就是此枪的改进型吧。

    搞清楚了这两个连的人员编制和装备情况后,载伯涵心里就有底了,自己的计划还是可行的,就是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德军阵地战水平怎么样。

    随后就问两个连长:“想必关于演习的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巴泽尔·施密特开口问道:“长官,不知道我们的预设阵地在什么地方?若是防守要塞之类的我有信心。”

    “要塞?”载伯涵摇了摇头“没有什么要塞,我们需要在平原上自己动手挖几条战壕作为防御工事。”

    巴泽尔·施密特有些吃惊地张开了嘴但没有出声,扭头和埃贝尔·冯·雷曼对视了一眼,然后开口说道:“长官,恕我直言,这个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在只有战壕的情况下,对方仅凭火炮就可以把我们全部干掉。而且对方兵力是我们的十倍以上,对方一旦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根本就防御不过来。”

    看来这会儿德国人对堑壕战的威力还不太了解,对此反倒是更有信心了,进攻的一方肯定也不知道对付堑壕战的办法。

    “先生们,不用担心,我们将要展示的是一种全新的战术,一种将会改变战争形态的战术,相信我,严格的安照我的命令去执行,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由于cao场面积较小,还要挖掘战壕,演习肯定不能不能在这里举行,所有人都整装出发前往波茨坦南面的演习区域。

    步兵连这边士兵携带好自己的武器弹药和两日的干粮,剩下的装在四辆马车上,每辆马车由两匹马拉动。

    另一边的机枪虽然人数不如步兵连多,但由于机枪消耗子弹多,也是四辆由两匹马拖动的马车。至于机枪由于像火炮一样由两个轮子,而且看上去要比一战时的机枪笨重的多,所以每挺机枪也是用两匹马拉动。

    至于载伯涵一行人,弗里德里希·冯·比洛夫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匹军马。

    载伯涵选了一匹金黄骝色,脸上与脚上都有白色标识骏马。这是一匹德国汉诺威马,比起载伯涵在国内骑乘的蒙古马要高一大截,好在这是一匹三岁的母马,性情温顺。再加上在国内的小半年载伯涵没少练习,这会儿倒是骑得还算熟练,但是比起蒙旗的莫日根还是差远了,就连汉军出身的程俊明都比不上。

    在路上,载伯涵又仔细询问了现在重机枪是怎么使用的,答案令载伯涵十分的无语。现在的德军竟然是把重机枪看成一种小火炮,当作快速移动的支援火力使用,尤其是对骑兵进行支援,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已经组建了三个独立的分遣机枪营,难怪没有把机枪下放到团甚至营而是集中起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