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摄政_第二十九章 火炮压制束手无策 骑兵冲锋威逼阵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火炮压制束手无策 骑兵冲锋威逼阵前 (第1/2页)

    炮击终于结束了,一时间演习场上硝烟弥漫。一阵风吹来,将硝烟慢慢地吹散了,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线情况的冯·莱因哈特脸上露出了笑容。

    经过十五分钟的猛烈炮击,铁丝网遭受了极大的破坏。许多弹坑互相重叠形成的更大的弹坑,埋进地面半米深的立柱被炸得东倒西歪,有的被炸得扭曲变形,有的带着断掉的铁丝网飞到了远处。铁丝网也都破破烂烂的,有的一端还拴在立柱上另一端则耷拉在地上,有的不见了踪影,还有的散落在地上。

    虽然铁丝网被破坏地很厉害,但并没有轰出一个完整的前进通道来,在各个缺口之间还有一些铁丝网阻拦着。至于剩下的这些,再用火炮轰效果就不好了,这会儿就需要步兵上了。

    当然了,这工作要是交给工兵来干或许会更加专业。不过可惜的是,冯·莱因哈特仅仅是一个团长,他的手底下可没有工兵。这会儿整个德国才只有44个工兵营,每个军团才配属一个工兵营,剩下的都归属要塞,莱因哈特要想指挥工兵,可不是一般的难。

    不过现在需要的只是剪短铁丝网,只要有钳子就可以了。再一次,冯·莱因哈特让人找来了八把钳子,将这些钳子交给了第三营所辖的第十连第一排。冯·莱因哈特的第三禁卫步兵团下辖三个营,每个营辖四个连,整个团一共有十二个连。连是德军最小的训练单位,而第十连则是冯·莱因哈特十二个连里面水平最好的一个连。

    “命令第十连一排以新阵型出击,炮兵营进行火力压制。”冯·莱因哈特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第十连一排接到命令后便出击了,这次他们并没有像第一、第二两个连一样排着密集的阵型缓步前进,而是而是用右手提着枪,猫着腰以散兵线快步向前冲去。

    “莱因哈特究竟在干什么?怎么可以让我们的士兵用如此猥琐的姿势进攻!”在观察所里,一名五十多岁的矮胖中将见到莱因哈特的士兵新的阵型不满地说道。

    “没错,”旁边的另一名上将也附和道,“我们的士兵是应该是英勇无畏的,要用气势把对方击垮。这样只能遭到对方的嘲笑。”

    听到两人谈话的参谋总长施利芬骑兵上将不禁皱起了眉头,眼神里露出了一丝担心。随后看着演习场上猫腰前行的士兵,又不禁露出了淡淡地微笑。

    与此同时,也一直关注着阵地前线的载伯涵发现了蓝军一方的进攻。在望远镜的视野里看到蓝军士兵的进攻阵型的那一刻,载伯涵被吓了一跳。载伯涵没有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改进了进攻阵型,这已经和后来的散兵线没啥区别了。

    昨天的晚宴载伯涵见过作为对手的冯·莱因哈特,载伯涵的印象中莱因哈特就是一个骄傲自负的年轻贵族军官。但此时载伯涵承认他小瞧了对方了。冯·莱因哈特的水平一点都不差,而且十分的灵活变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应对方法并付诸实施,真的是很不简单。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被日本人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在日俄战争旅顺战役中进攻203高地时,面对俄军的机枪、堡垒,不知变通地使用所谓的“rou弹”战术,从正面攻击,接连不断地发动人海冲锋。此战造成了日军近3万人的伤亡,而203高地仍然掌握在俄军手里。

    载伯涵见蓝军的士兵已经快要接近铁丝网了,便要下令机枪进行射击。但载伯涵的命令还没说完,一连串的爆炸声就传了过来。载伯涵朝着声音的来源望去,不由得大惊失色。

    原来是蓝军的炮弹落到了着弹区对应着前线战壕和支援壕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蓝军现在对红军的阵地展开了炮击。这样一来红军的士兵就需要躲避炮击,自然就顾不上攻击蓝军的那一个排了。

    见此情景载伯涵焦急起来,他实在是太小看冯·莱因哈特了,实在是想不到莱因哈特不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改变了进攻阵型,还抓住了载伯涵的弱点。

    载伯涵对机枪连连长埃贝尔·冯·雷曼问道:“雷曼上尉,现在能不能把机枪转移到支援壕后面的备用阵地上?”

    埃贝尔·冯·雷曼没有马上回答载伯涵的问题,而是先观察了一下炮击的情况,才对载伯涵说道:“长官,很抱歉,现在炮击太过猛烈,若是贸然转移难免不会产生伤亡。我们只有六挺机枪,哪怕损失一挺对我们也是不小的打击。”

    载伯涵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