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金国求和 (第2/2页)
能允许和议,停止用兵,看我日后的表现吧! 金国的使臣还带来了完颜晟的诚意:金五十万两,银一百万两,战马、牛、羊各一万头。 对于金国的国书,朝臣们的意见再次发生严重分歧。 黄潜善、耿南仲等人为首的议和派高兴地认为,金人既然服软了,想议和,那是好事!求之不得啊! 打来打去的,消耗那么大,与国与民都不利,不若趁此机会与之议和,闷头大发展,等以后实力强大了,打不打还不是咱们说的算?这样不是更好么? 因宗泽等人不在,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认为,现在虽然不是进攻的机会,但应该对金国保持足够的威胁,隔三差五地sao扰sao扰他们,让他们不能安心发展。要知道,现在正是金人大量宰牛杀羊、晾晒rou干的时候,再加上新的战马和士兵的招募,进入秋季之后,金人便很有可能再次南下,所以,他们主张不战亦不和,保持进攻态势。 一手收了人家的财物,另一手拿着大棒可劲儿地捶人家,那成什么了? 两帮人互相引经据典,谁谁曰,谁谁言,谁谁又曰,谁谁又言,吵了整整一天,吵得赵构头疼。 做判断题嘛?非此即彼? 就不能折中一下吗? 按赵构的意思,糖衣留下(财物留下),炮弹打回去(议和免谈)! 怎么着?你想打了就大军长驱直下,烧杀抢掠一番;不想打了,捧点财物出来说“和谈吧”,我就得跟你和谈? 再不然,财物收下先,和谈么,慢慢谈也行,特么现在是金人主动议和了,也学着他们当初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不行嘛? 可他开不了这个口,大宋朝怎么说也是礼仪之邦,身为皇帝,做这个有点类似无赖行径的表率,貌似不大合适。 折腾到天黑,赵构让张浚把金国使臣安顿好,并嘱咐他,让他们和西夏使臣互相知道对方都来求和,却坚决不让他们接触。 最后,他把李纲、汪若海、张悫留了下来。 汪若海待其余人都下了朝之后,看着赵构笑着说道:“官家,臣建议,财物留下,议和么,慢慢议!” 还是这家伙有眼力,赵构心中一喜。 李纲立马反对:“我泱泱大宋,乃礼仪之邦,岂能如金人一般不讲信义?” 汪若海笑答:“李相,三十六计,哪一计不是骗人的?” “那是两军交战,以杀敌为重,自然各尽所能,”李纲执拗地说道:“两国相交,非敌即友,岂能混淆?况且国有国威,如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与小人何异?便能如金国一般逞一时之威,又如何能长久傲立于世?” 李纲能站在这样的高度讨论这个话题,倒是令赵构刮目相看,不禁为自已的小算盘惭愧了好几十秒钟。 是啊,就象前世自已所处的时代,有些国家不讲信义,变卦之快令世人乍舌,渐渐地遭他国嫌弃。反观自已的祖国,秉承和平发展理念,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渐渐确立了大国地位。 这不就是鲜明的例子吗? 可是,这时候说这个,真的合适嘛? 张悫听到这里,举了一下手,说:“我觉得这财物应该收,本来就是他们欠咱们的,不过还了些孳息。若想把他们欠的都拿回来,要么,自已去拿,想拿多少拿多少;要么,连本带息都要回来,比如: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战马、牛、羊各十万匹!他愿意付,即便议和又有何妨?” “怎么可能?金国不可能答应的!”李纲白了张悫一眼,说道:“倾其一国,怕也没有这么多。” “所以,谈不成,那就打他喽,自已去拿!”张悫风轻云淡地答道:“我朝有和谈的诚意,奈何金国没有,其罪在金啊!” 李纲皱着眉头说道:“你这等明显的狮子大开口,岂不落人口实?” 张悫悠悠地回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他金国先开的这个口,怨得谁来?” “这……”李纲顿时无语,这个张悫,在这儿等着他呢。这话可不错,当初可是金国先开口索要这么多财物的,钦宗不是还答应了嘛?没钱还拿女子去抵…… “好了,那就这么定了!”赵构愉快地总结:“东西收下,同意和谈,着赵鼎拟国书于金主完颜晟,就按张尚书所言,索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战马、牛、羊各十万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