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囚龙在渊 (第1/2页)
“清河,我给你带了点火炭,初春天气最是不定,说凉就凉,不值钱,你别舍不得用。” “清河,来尝尝我亲自做的桂子糕,这桂子泡水我可盯了一夜。” “来来来,往里搬,往里搬,别磕到了。” “喏,这是今天的随堂笔记,下个月学塾就结课了,先生说在他家院子给大家摆了宴,叫你一起去。” 田地头上,李清河一手拿着《洞灵真经》,一手拿着学塾先生亲自写的信函,有一些小纠结。 不去吧,学塾先生是个很好的人,去吧,又有些不对味,长安一走,除了先生和荔枝他就谁也不熟了。 想着自己家那三间破瓦房,里面摆满了新打的家具,李清河叹了口气,将视线挪到了《洞灵真经》上。 不知怎么的,再读那本道家圣书他已经不会头昏脑涨了,可读来读去还是一个样,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懂了,还不如其他道书来的有意思。 长舒了口气,心想着快到傍晚荔枝肯定又要来了,索性抗起锄头回了家。 直到天色渐黑,李清河一个人坐在正屋看着院子发呆,桌子上是他刚熬的药汤。 师父留下来的那些道书上没有所谓的炼气法门,全部都是一些经书,以及一小部分丹药汤药的炼制方法。 很多材料他都没有见过,即便李村就是靠药材发家,但他还是寻了一个方子,说是一月一喝对女子很好,但怎么好说的含糊其辞,云里雾里。 可看着家里从以前的墙角漏风,到现在的亮亮堂堂,李清河觉得总得做点什么回报荔枝。 用长安的话说就是:江湖儿女情分比天大。 “今天怎么没来……”李清河喃喃自语,眼神日常半睁半闭的呆愣。 第二天的时候,隔壁家的鸡鸣将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李清河吵醒。 看着锅里已经凉透了的药汤,李清河揉了揉脸,打水洗脸一气呵成,带着那封信函出了家门。 现在的酒楼已经彻底盘给小二了,李清河就每个月收些例银。 一是他觉得小二哥忙活了这么多年,实在是不值得,二是他真的不擅长做生意。 与其有那个时间,不如照顾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闲时读读道书来的划算。 先生姓陈,是郡城派下来的,端朝很看重读书育人,士子其实很受重视。 等到李清河赶到陈先生家的时候,学塾的很多学子已经到了。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墨香,不过对于李清河来说,这里比学塾更加让人犯困。 隔着许多人陈先生就看到了这个孩子,山羊胡子仿佛翘了起来,快步走了过来。 “我没想到你真的能来。” “陈先生。”李清河执弟子礼。 二人交谈了一会,陈先生似乎对他很感兴趣,但随后的时间李清河就一直缩在角落打起了瞌睡。 宴会从早上起,先是诗词歌赋对应一遍,快到中午才正式上了菜。 如果用李长安的话说,他不是看不上读书人,但他顶瞧不起这股子酸腐劲,弱冠都还没到,非要学古时文人附庸风雅。 直到宴会结束,众人散去,陈先生特意将他送到了门口,说了一句让他不清不楚的话。 “清河如果你有打算,弱冠之后的科举,你可以来我这里。” 李清河道谢后送回了陈先生,这才想起好像差点什么。 “对啊,荔枝呢?怎么不见她?” 正在疑惑之时,他便听到了一道喊声。 “李公子!李公子!” 李清河回过头,荔枝的丫鬟青儿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李……李公子……” “荔枝呢?她怎么没来?” “我家……我家小姐从楼上摔下来了,没法出门,她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说着,青儿递过去一个锦囊,然后头也不回的跑开了。 “摔……” 李清河看着青儿愈行愈远的背影,慢慢的打开了锦囊,抽出了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