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 沙暴 (第2/2页)
切全都得靠自己,这包括军事、工业、科研、以及一系列与生活和发展有关的基础建设。而当一个殖民星上出现多个人类势力,且多方的关系可能都不友好的话…… 先行登陆得越早的一方,越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时间,从而壮大己方的势力,包括各个领域方面的。但唯独科技领域方面,却可能落后于后来的登陆者,因为他们失去了与旧银河大后方的联系,随着时间推移一个单位的代差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大。 单单以最经典的装甲单位“坦克”为例。 人类机动单位的世代划分,分为旧世代、0.5世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和第六代这八个世代。 旧世代:又被称为中古车(机),性能低下,乘员较多,武装简单,可靠性不足,无护盾,囊括人类二战水平至新世纪以前的所有战车与坦克。(新家园联盟的战车,便相当于旧世代中的二战水平。) 0.5世代:拥有一定的信息化设备,性能一般,常规武装,乘员一般为三人,无护盾,包括信息时代至,深蓝星历史发生断层前的所有机动单位。可能会装有使用时间越久,故障率便越高的简易悬浮系统。 第一代:拥有至少一门高能武器,或全高能武装,体积较大的能源核心,以履带传动系统,和使用越久故障率越高的简易悬浮系统,搭配组成的双动力系统,性能较高,有先进的索敌、探测及自动迎击能力,无护盾。(以老式角龙坦克为例。) 第二代:全高能武装,体积较大但更好的能源核心,纯悬浮动力,性能比前代更高,有更好的索敌能力,更远的探测距离,及自动迎击能力,同时拥有主动拦截能力,可拦截低速来袭的导弹、炮弹等,无护盾。(以先期遭遇的灾难级为例。) 第三代:全高能武装,体积变小且更好的能源核心,纯悬浮动力,性能很高,有与自动迎击和主动拦截能力配套的电子设备,能拦截高速来袭的实弹攻击,有能量护盾,作为新增的被动拦截能力。(备注:能量护盾不能抵挡实弹攻击,力场护盾才能抵御各类攻击。) 第3.5代:拥有第四代的武装与火力,装载第三代的能源核心,各方面性能相对第三代较高,但不及第四代,有力场护盾,可能会有特化类的防御涂层、镀层、外挂装甲片等,也有第四代的电子能力,但水平相对偏低。 第四代:更强的高能武装,小型化且更强的能源核心,纯悬浮动力,高性能,自动迎击能力,更优秀的主动拦截能力(能拦截超高速来袭的实弹攻击),有力场护盾,针对特定伤害的防御涂层、装甲镀层和外挂装甲片,同时拥有共享战术信息,并建立火力优化链接的多种电子能力。 (以9527船团现役的角龙(6G型)坦克为例。其中,第四代与第三代的差距是现阶段前后代差中最大的。前者相当于全副武装的动力装甲兵,后者则是只有外骨骼装备的步兵。) 第五代:在第四代的基础上,改装了多样性的护盾系统和特型装甲,更强大的能源核心,并且拥有更远的索敌与探测距离,主动拦截能力从近程(0-20公里)提升至中程(20-50公里),小型化的损伤控制系统,主动干扰及抗干扰装置,应战术需要额外装上的特种装备,包括电子战装。(以焰龙坦克为例。) 第六代:在第五代的基础上,新增小型化的纳米核心,即纳米修复系统。但基本都属于研发中的实验型,最终性能不明,在人类四大阵营中也没有正式投产,所以暂不做考虑。 也就是说,根据先行者的登陆时间,便能具体确认他们与己方的代差水平。不过,考虑到先前在废城那边遭遇到的“灾难级”悬浮装甲,能够确认其存在的印玛帝国方面,显然登陆得很早……很早…… 即便他们已经将现役单位提升至了第三代,并努力向着第四代迈进,对任武一方而言仍处于极大的劣势,就算不是吊打,但也能算是一边倒的碾压。而现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情况尚不明确的其他先行者势力,还有多少个?同时又处于一个怎样的科技水平? 将目光重新转望向满是繁星的美丽夜空,环抱起小猫娘将之转放到篝火旁的任武,对着无人所在的空地晃了晃手中的保温水壶,随后便迈步走向了不远处的小绿洲池塘,似乎是想装一壶清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