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长歌_第2章 爸爸去哪儿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爸爸去哪儿了 (第1/2页)

    新世纪第八年仲秋,姜盘年满八周岁,入读衢城荷花塘小学。

    相较以热干面闻名的九省通衢之地江汉城,越省西南部的地级城市衢城,毗邻皖、赣、闽三省,等而下之,在古时也有四省通衢的誉称。比不了江汉的八方辐轴,然而江南历来富庶,改开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华夏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衢城百姓的生活水准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从记事起,姜盘就没见mama薛雪怎么为钱发愁过。mama是二中的一名历史老师,教高中,挣的钱还算可以,足够养活一家两口人。姜盘还知道,就算mama不上班,自己照样不会挨冻受饿,因为还有外公和大舅。

    姜盘有点儿不明白的只有这样一件事:小伙伴们都是一家三口,怎么轮到自己,就成了一家两口,爸爸呢?

    姜盘肯定自己是有爸爸的,每个小孩都有爸爸,他从来不相信小孩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说法,那是外婆在骗人。

    自己有爸爸,只是没见过而已!更小的时候,他问mama,爸爸去哪了?mama说在外地上班。等稍稍长大一点,再问mama同样的问题,mama的回答却不一样了,说还要等他再长大点儿,才能告诉他。

    姜盘不招人烦,是个安静的孩子,大多数的时候还挺随和,mama说等长大一点再告诉自己,那自己就快点长大好了。

    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思想观念必然更开放、更包容,姜盘一家两口这件事,背后指指点点的人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多,并未给小姜盘带来多少难堪和困惑。

    经济条件方面,缺吃少穿那是不存在的。一来mama本来就有工资;二来在下面县城做工程的大舅,对他的疼爱甚至引来了小表姐的妒忌,只要不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其余的只要开口,几乎都有求必应;更何况还有外公,在姜盘眼里,外公比大舅还会赚钱,牛叉得很!舅舅赚钱老求别人,外公都是别人求他。

    每逢周六周天,姜盘都会牵着mama的手去外公家。不止一次,姜盘看见来外公店铺买菜刀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和外公讨价还价,外公从来都只是一句话:“薛氏菜刀,一分钱一分货,不二价!”

    说来也怪,只要外公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一砸出来,那些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多半都会乖乖掏钱,有的还会自找台阶下:“好吧好吧,一分钱一份货!用过张小泉、用过阳江十八子,到头来,还是你们家薛氏菜刀好用。”

    而每当这个时候,外公总会说:“那是当然,快六十的人了,又不是没钱养老,几代人的手艺,舍不得丢啊!”

    外公说话时的表情很古怪,有点臭屁,就是很拽啦,还有点……姜盘当时不会形容,后来上学学会的词语多了,才知道那种表情叫……惆怅。

    总而言之,小姜盘的童年生活还算幸福。

    缺失的父爱外公大舅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但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除了稍微有点内向,并没有其他性格上的缺陷,跟缺乏父爱综合症那是完全不搭界的。物质上,除了mama,再加上有外公和大舅做后盾,比起大多数玩伴和同学来,其实更为优渥。

    经历过三年学前教育,上小学不过是按部就班,而且一年级课程简单,没啥难度,班上四十九个学生个个都是小天才,期末考试得九十九分的,回家扭扭捏捏都不好意思跟家长说。第一个学期就这样一晃而过,小姜盘丝毫不觉得新奇,除了期末得了张三好学生的奖状以外,似乎也没有特别值得夸奖的地方。

    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成人明显不同,生活中小姜盘的关注点迥异于mama,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这一年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一些事,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

    年初南方的一场暴雪,比以往历年都来得猛烈,交通中断、大面积停水停电,百姓生活生产受影响、出行受阻;紧接着,是一场更为沉痛和悲壮的灾难,汶水地震!近十万人一夕之间失去生命,数倍于此的百姓遭受不同程度伤害,灾区残垣断壁、疮痍满目,以及随之而来全国动员的抗震救灾;灾难过去,时光之轮来到八月份,两千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和经历五千年传承的华夏文明在京都、在鸟巢交相辉映……

    这些都是举世皆知的大事件,现代媒体的力量无孔不入、无远弗届,没人能摆脱它们的影响,稚嫩的姜盘也概莫能外。

    电视屏幕前,他会为被堵在公路上挨冻受饿的旅人担心,会痛恨那些坐地起价的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