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民国_第十二节 十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节 十年 (第2/2页)

门环叩门的声音,王士珍一惊,“时辰差不多了,主子还有什么吩咐的吗?”

    “没有了,你去吧。”屋内的声音,有些倦怠。

    王士珍冲着屋内做了一礼,慢慢的后退着出去了,走到院门出,却听着屋内若有若无的传来几声自言自语:“朱方生,朱方生,你究竟是个怎样的男子呢?”

    王士珍胸中一痛,微微叹了口气,拉开院门,走了出去。一出门,却正看见肃王府的七贝子宪奎在巷子里来回走着,似乎有什么急事。听见门响,看到王士珍出来,脸上顿时露出欢喜之色。

    “王师傅,你可算出来了,”宪奎压低声音说道,“武昌传来消息,果然不出您的所料,鄂州新军造反,已经占了武汉三镇!”

    虽然是在意料之中,王士珍还是吃了一惊,低低的问道,“主事之人查清楚了吗?究竟是谁?”

    “据线报,是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领黎元洪率众作乱!”宪奎立刻说道。

    王士珍摇摇头,“黎元洪轻谋少断,胸无大志,断无此等手段。”

    这话说得宪奎一愣,但他素知王士珍见事极准,也不多言,只是更加压低声音,向王士珍问道:“这件事,要不要告诉门主?”

    王士珍回头看了看那座宅子,摇摇头,“此事还未明朗,先不要告诉主子,省的主子伤神。”

    “阿玛也是这个意思,”宪奎点点头,“恭亲王和良统制已经派人去请了,我们赶紧回去吧!”

    王士珍点点头,两人便快步向巷口行去,等到出了巷口,才翻身上马,飞也似的打马去了。

    等两人到了肃王府,却见肃亲王善耆、恭亲王傅伟和禁卫军统制良弼都坐在客厅,沉默不语。

    王士珍见三人这般模样,心里奇怪,问道:“鄂州新军作乱,虽然麻烦,却是意料之中,你们何至如此?”

    肃亲王善耆苦笑一下,从桌上拿起一份电文,递给王士珍,说道:“这是刚刚收到的,聘卿看看再说吧!”

    王士珍接过电文,见上面寥寥十六个字:

    “嗟尔清朝,气数已尽!帝制须死,民国当立!”

    王士珍看罢,不觉得有何异常之处,这样的话,哪个造反的没有说过?当年洪杨之乱时,也曾有过这般的言语。

    但他看到落款之时,却一下子惊住了。那落款写道:

    “越州故人,践赴十年之约!”

    “越州故人?莫非说的是越州的那个少年?”王士珍问道。

    “只怕就是此人。我们在武昌的探子说,武昌主事的,其实是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算起来,那朱方两家的遗孤,正是这般年龄。那领头的,自称是朱崇祯。以明末皇帝的年号为名,看来是要一雪当年的仇怨”善耆在一旁说道。

    “哼!这朱崇祯实在无信!”恭亲王傅伟在一旁恨恨的说道,“当年门主是如何与他作约的,‘十年之后,花开之时,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不见不散,一了恩仇!’可是现在十年之期未到,他就犯我清室!”

    王士珍仔细想了想,却摇头说道:“当年门主与他相约,只是说在京城等他。他在武昌闹事,倒也算不得违约。”

    “可这十年之期还没有到啊!”傅伟见王士珍这般说,心里有些怒气。

    “朱崇祯生于越州,估计当时说的是洋人的历法,此时据洋人历法的新年,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估计便是想趁这段时间,拿下两湖,甚至整个南国,然后挟破国之威,来赴这十年之约的!”王士珍低声说道,“真真的好谋划,我说各地的保路之事为何闹的如此喧腾,原来是他洪门在背后出手!”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良弼开口问道:“现下这种情势,我们要如何做?”

    王士珍没有回答,反而问道:“摄政王那里,是如何应对的?”

    “他打算派你的老师,荫昌出马,统率北洋四镇兵马前去平叛!”良弼笑着说道。

    众人知道他在笑什么,这北洋新军,多数是他们清门编练,良弼也曾在北洋军中任过统领,其中的骄兵悍将,多半只会听从他们的话。况且,那领兵的荫昌,也是正白旗出身的满人。可以说,平叛的军队,从上到下,全都是他们一系的人马。如何会听摄政王的话?

    王士珍也笑了,说道:“这武昌之事,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我们却是正好借这个时机,把门主接出来。”

    “哦,此话怎讲?”众人齐声问道。

    “很简单,养寇自重!”王士珍一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